天空烏雲蓋頂猶如黑夜來臨,悶雷滾滾瓢潑大雨隨時襲來,街頭百姓形色匆匆,唯吳中兩個一人頭頂斗笠一人撐傘不緊不慢的在街邊溜達,兩人本就漫無目的,不登山不游水更沒李慕仙那種探幽訪古的調調,就喜歡在街頭溜達瞧人間百態看人間煙火,哪裡熱鬧扎哪裡,若不是白日早就一頭扎進青樓酒肆找小姐姐們學外語去了。 兩人沿街而行走走逛逛隨意閒聊,不知覺天已晌午肚子開始叫喚了,本欲去城外江邊吃個鮮味,轉頭細想,城西城南緊鄰江邊,地勢狹窄多是碼頭除了看江觀水之外並無別的去處且太過喧囂,於是一合計便要去東門外,據聞那邊緊鄰鯰魚套的地方熱鬧的緊還有幾個觀景好去處。 只是尚未出城大雨傾盆而下,打亂了兩人計劃,便合計著就近找個地方避雨順便吃個飯。 巧合,正臨著長湖附近,有山有水有人家更讓兩人驚喜的還有農家樂,也就是湖邊漁民在家門口掛個旗開的個體戶,沒有什麼山珍海味多的是農家便飯,當然少不了魚蝦河鮮之類。 巧了,正對兩人胃口。 匆忙間鑽進一戶人家,前臨街後靠湖,一家三口見大雨天有客人上門欣喜不已熱情招呼著。 “客人,您要吃些什麼,俺家有新鮮的魚蝦……”主人家七八歲的丫頭一臉期盼的看著眼前兩個壯漢,希望他們能多點些吃的。 啪的一聲,陳汝信拍出一塊銀子:“照這些弄”又對吳中挑了下下巴:“吳哥,今兒俺請你”。 吳中嘿了一聲,瞧了那黢黑的漁家女:“莫不是想到了蓮心”。 “都是苦命人,不過蓮心運氣好遇到掌櫃的罷了”陳汝信看著不遠處的湖面,瓢潑大雨在湖面上打出一層雨霧,猶如仙境一般。 “客官,這麼多,俺們……”主家男子瞧了那銀子是既歡喜又不知所措,因為這麼塊銀子足夠在他家大吃大喝一個月的了。 “可以的話弄些酒來,餘下便算賞錢了”陳汝信淡淡一笑,終於闊氣一回,不過話說回來,作為常宇的親侍,他的俸祿確實很高,比東廠衛六營計程車兵都高。 主人家驚喜不已,連連道謝,女主人從房裡取了把油傘就要出門:“俺去給兩位打酒去”。 “若是太遠了就罷了,這麼大的雨”吳中隨口說了句,女子連忙道:“不遠,不遠,斜對過張家那樓子裡就有”說著朝門外一指,兩人順勢望去,原來斜對過不遠處就有一座兩層木樓,做的也是這營生,不過顯然比這兒有牌面多了,若是一開始兩人從那邊過來也會首選那張家樓子,畢竟這大雨天的在二樓喝著酒看著湖光水色那是相當的享受啊。 “這武昌城裡頭不禁酒麼?”在那子女出門後陳汝信隨口問了一句,小女孩點頭:“禁酒,不過只要有人買就有人賣,就是價格高了些罷了,客官您不見朝廷禁止私人販鹽麼,但鹽販子何時絕過”。 咦,小小年紀竟然說出這番話,這讓兩人很是意外,吳中嘆口氣:“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經歷的多知道的也多”說著起身到後院的屋簷下看著湖景。 男主人則和小女孩一塊忙著殺魚做菜,忙得滿頭大汗但臉上喜色不退,畢竟遇到了闊客怎能不開心呢。 不多會女子回來了,手拎拎著兩個酒壺:“對不住了客人,不是奴家不多買,實則是張家不願多賣,客人您就將就些吧”。 “無妨”陳汝信淡淡一笑:“有勞大嫂了”女子不好意思點點頭便去後邊幫廚去了,吳中則走到門口朝斜對過張家樓子望去見上邊客人倒還不少,樓下門前廊簷下還有幾人在避雨。 “怎麼,吳哥還想親自去強買不成”陳汝信走過來拍了下吳中肩頭:“小酌些得了,難不成還真把俺灌醉了”。 吳中嘿了一聲:“你把俺當惡霸了怎麼著,還非要去強買,也倒非是不行,只不過必然會給這戶漁家帶來麻煩,沒必要”。 “客人,您們先喝著,熱菜一會就上了”女主人搬來一張小桌子放在門口,擺上了酒和一盤蠶豆,一盤涼拌黃瓜還有涼拌皮蛋,都不是些能上大席的菜,確是上好的下酒菜。 簡單說明一下,黃瓜種植在中國歷史悠久,皮蛋在明朝也早就成為家常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