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76章

為了應對明軍的冬季有可能發動的攻勢,多爾袞可謂是絞盡腦汁想著如何應對,而相隔數百里外的寧遠城中祖大壽也沒閒著,但他比多爾袞表現的輕鬆多了,因為這次他是進攻方,他有足夠的兵力和充足糧草儲備以及後勤補給,更重要的是,他遠離朝堂不參與內耗內鬥,甚至都沒有任何掣肘,這讓他可以全身心的投入收復錦州的大計中。 所以他不急進,而是按部就班的徐徐圖之,一切都從容不迫。 就連每天的生活軌跡都大致相同,早起去他家牌坊下走一圈,然後出城登北邊首山遠眺,再然後去西山腳下的校場操練將士,每日反覆如此,雷打不動。 西山腳下的那個破土地廟還在,祖大壽每天都會去上柱香,然後在土地廟遠眺西山,聽吳三桂的手下說著那場轟轟烈烈的寧遠大戰的種種。 聽不夠,每聽一次內心都澎湃不已。 寧遠是個戰火紛飛的地方,在這地方和韃子幹過太多次了,但勝利的卻寥寥無幾,但二十年前卻有一場揚名天下的寧遠大捷,那一次,祖大壽參與了,當然當時的主帥是袁崇煥,和他並肩作戰的還有滿桂。 如今一眨眼二十年過去了,當年的主帥袁崇煥死了,滿桂也死了,就剩下自個了,而這二十年內當真是風雲變幻,物是人非,自己死守錦州彈盡糧絕之際不得不降,兩年後卻聽聞寧遠再次大捷,令其目瞪口呆。 二十年前那一次,後金軍六萬攻寧遠,守兵只有一萬,明軍奮勇殺敵將後金軍擊退,是為大捷,二十年後,滿清十萬大軍圍困寧遠城,吳三桂三萬兵馬守城,不光擊退了清軍還令其損兵折將,重傷滿清筋骨! 當時深處敵營的祖大壽聞訊是驚訝萬分,又十分不解,自己的外甥吳三桂如今都這麼勐了麼? 當年他可是和袁崇煥,滿桂等名將聯手才將努爾哈赤擊退,如今吳三桂憑以己之力就能擊退並重傷多爾袞的十萬大軍,當真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浪更比一浪強麼? 松錦大戰之後,明軍大將降的降,戰死的戰死,回去問罪處死的處死,所剩寥寥,活著的也如行屍走肉沒啥鬥志了,能堪大用的更是萬里挑不出一個了,關外僅餘吳三桂扛大樑! 這個外甥年少就成名,雖然勐,但短短兩年時間也不至於勐到這個地步吧,這兩年他理應舉步維艱,怎生還如虎添翼了呢,真這麼勐的話當初松錦大戰明軍也不至於慘敗了! 所以,祖大壽一直懷疑寧遠大捷的真實性。 直到他被換回來,才恍然大悟,原來明廷出了個奇才太監! 當然一開始他也懷疑這太監是不是也高起潛一個尿性,全靠吹噓出來的! 但他見過常宇之後,就知道兩人根本就是天壤之別不可同日可與,之後在寧遠的這一段時間,詳細聽了當時大戰的種種,忍不住驚呼,明廷之幸,竟有如此有勇有謀之宦官。 他能將多爾袞的大軍改變原本的入關路線騙到寧遠,挖好坑等著,他能想著在西山裡埋伏一支兵馬,甚至從後偷襲多爾袞的先鋒,這是他智,他又能率數千敢死隊和號稱無敵的滿清鐵騎硬碰硬而不落下風,這是他的勇! 再加上這一年多時間,聽聞常宇四處平叛的種種,用盡了手段將內患平了七七八八,此時他對這個太監是由衷的佩服,所謂英雄惜英雄便是這種吧,雖然沒見過幾次面,但他對這個太監有了無比的敬佩和感激。 為什麼還有感激? 因為常宇為他擋下了所有掣肘,能讓他放開手腳幹正事! 這在這個時代,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要知道松錦大戰為何慘敗? 原因種種,但沒人比祖大壽更清楚,那就是主帥掣肘太多,特別是監軍太監指手畫腳讓主帥各種顧忌處處忌憚,伸不開腰放不開手腳,而麾下諸將派系又多又雜,將領相互之間不信任,各自為戰,各自行事,各懷鬼胎,一開戰要麼孤軍深入,要門見死不救,要麼撒腿就跑,簡單一句話有組織,沒紀律! 而如今,自他被交換回來後官復原職,無論朝堂上諸臣有多不滿,但終究只是瞎嚷嚷沒有人敢真正出手掣肘,要糧要錢再怎麼不情願終究還是給了,嘴上說他瞎胡鬧光吃不幹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