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山,天色已經黑,卻見到了萬家燈火。 此處相距宣府城不足十里地,舉目望去燈火不絕,皆為沿途村鎮所點,令史可法一種官員驚歎,宣府竟繁華如斯,僅城外竟有十里燈光。 因為是特區口岸,宣府商業繁華但平日卻也並無這十里燈火般的熱鬧場景,當然也並非為了迎接常宇一行,而是因為近日宣府封城,大量商旅及走貨的滯留城外自是熱鬧的很。 千餘兵馬過道,引起沿途百姓及商旅們的議論紛紛,猜測宣府是不是要出什麼大事了。 宣府是鎮城,也就是明朝防禦體系中建制最高階別,有大明西北國門和京西第一府之稱,(郭靖和黃蓉初遇便在此)所轄東起居庸關四海治(延慶北口子)西至山西陽高縣白洋河,全長一千餘里,有衝口一百九十二處,設總兵一人,協守副總兵一人(駐永寧城)分守參將七人,遊擊三人,守備三十一人。 最盛時駐兵十五萬,馬五萬匹,每年光主兵餉銀十二萬,客兵二十五萬。 也是歷來吃空餉最嚴重的地方。 據隆慶三年的一次核實,有兵十五萬實查八萬餘,馬五萬餘,實查三萬餘。 實在令人觸目驚心。 “軍爺,這宣府何時開門啊”城門附近聚集很多客旅和百姓,他們有的急著入城交易有的本就是城內居民外出時正趕山封城進不去了,自是焦急的很。 然而這數日無論他們怎麼追問,裡邊和上邊的守兵聽而不聞,問煩了就讓他們遠離城下,否則射殺。 這會兒瞧見有兵馬入城便有人忍不住在旁邊追問,不過一直沒人理會。 “快了,快則明日,慢則三日”。常宇回了一句。 入了城,史可法一眾還沒從驚訝中恢復過來,言之便是京城亦沒見過這麼大規模的商旅,常宇輕笑道:“這還算少的,真正的商賈聚集之處在宣化西北六十里外的張家口”。 封城,宵禁!入城之後,黑狼營正式接管城防,常宇一行直奔總兵府。 半月前,王承胤得聞有兵馬過境要求宣府提供補給,這規矩是從明初傳下來的,只是到了明後期地主家餘糧也不多了,自己吃的都沒有沒人會管過路的,所以經常出現那種某支兵馬奉旨去某處剿匪平亂,途徑某處要求補給,對方不給,那我就搶! 王承胤也不想給,但絕對沒人敢搶他。 可是當他聽聞對方是東廠衛的兵馬以及兩個統領親自登門後,他立即就改變主意了,不光提供補給還得設宴接風,因為他對東廠這個衙門太敏感了。 東廠在魏忠賢倒臺後一落千丈,這麼多年默默無聞沒什麼動作,卻在半年前突然之間一鳴驚人,而就在其一鳴驚人之前王承胤就和當時還只是個小太太監常宇打過照面了,那時候常宇還不屬於東廠,但為了借勢故意讓別人以為他是東廠的。 可即便那樣王承胤當時對他也是前恭後倨,若非有吳孟明當時在鎮場子,直接就被無視了。 可隨後的事情發展就實在太出人意料了,那個沒被王承胤放在心上的小太監離開宣府後沒多久到大同竟然把姜鑲給殺了,那可是另一個大同的王呀! 而且聽聞那個東廠小太監竟然還是東廠的督公! 當時王承胤既震驚又懵逼,一切都不可思議,一切都那麼的不真實! 卻又有一絲慶幸,但若問他害怕不,說實話當時並不怎麼害怕!因為即便是東廠的提督一般情況下也奈何不了他們這些手握重兵的邊關重將,若無朝廷的旨意根本就不敢動他們,而那時候的朝廷哪敢動他們啊,說句重話都不敢。 至於小太監殺姜鑲,那是因為姜鑲先動的手,只不過點背被反殺了罷了。 再說姜鑲臭名遠揚作惡多端,我王承胤還不至於那般。 真正讓王承胤感到威脅的是小太監與日俱增的權勢和威名,太原一戰成名後,立刻遠赴關外禦敵,關寧大捷朝野震動,而後勤王與保定府大戰李自成數十萬賊軍…… 這個時候王承胤有些慌了,東廠睚眥必報的尿性他是知道的,當初在小太監跟前屌的不行,在加上自己身上也不乾淨,他知道常宇早晚會來收拾自己,但殺了自己到也不至於,而且他也有一絲僥倖:如今朝中無將,小太監率兵四處滅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