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旺麾下有五個善戰猛將在賊軍中稱為五虎將,此次北征除了黃正堂坐鎮德安老窩外餘下四人皆隨他沿江北上攻城掠地,此時王體中已投誠朝廷,袁三忠和王義恩在銅陵被吳三桂和馬科聯手打的極為難堪,而另一個則是率部三千坐鎮安慶的程年東。 程年東是五虎將裡最年輕也是最陰險的一個,這也是白旺放心讓他留守安慶的主要原因之一,雖僅給他留下三千兵力卻被髮揮到了極致。 白旺走前已經當前局勢分析了一遍與他聽了,認為蕪湖對岸那數萬從北邊來的官兵大機率不會直撲安慶而來,畢竟南京為重他們渡江攔截朝南京進攻的義軍,所以白旺要去東岸前線坐鎮指揮,為鞏固安慶爭取時間當然不排除有意外之喜,比如朝南京更進一步甚至破城。 但白旺也叮囑他了,對官兵來說南京非常重要,安慶可有可無,但對他們來說安慶卻是個極其重要的根據地,要好生經營要好生防守,雖說北邊官兵不太可能直撲而來,但也不排除其派兵牽制的可能,所以要保持時刻警惕嚴防死守,不使官兵踏入安慶一步。 程年東深以為然在白旺離開後立刻著手佈置,首先第一步就是安內,將城中富紳及一些官員召集開了個動員大會,讓其協助安撫城中百姓要義軍一條心,只有和義軍一起才有將來…………反正各種巴拉巴拉的洗腦,這也是他們慣用的手段,先將控制區內的老百姓給洗乾淨了,便能一致對外了,後來那誰用的不也是這套路麼。 這招很慣用,主要還是因為當是打安慶的時候,白旺入城後並未有大肆殺掠,甚至連一些富紳主動上繳保護費後他們也沒有再拷掠,畢竟他已打算將這裡打造城新根據地了。 然後程年東又朝城北各處派出大小數十股探子,安慶城北的山山水水幾乎遍佈其明暗哨,雖不能說任何風吹草動都瞞不過他,但只有大股兵馬入境那絕對會被發現。 於此同時程年東又在城中徵募青壯進行軍訓作為後備以防兵力不足,可以說這個小年輕人在經營安慶的同時早已磨刀霍霍等待高傑三人的到來了。 撒出去大股探子終於有了收穫,高傑三人的兵馬在白蕩湖(今樅陽縣北)附近就被賊軍探子偵知送到了安慶府,程年東初聞之下自也是大吃一驚,不過隨即又一頭霧水,近萬官兵皆為騎兵,這是要鬧哪樣? 因為騎兵在這裡根本就無用武之地! 先前王體中給的情報是蕪湖對岸有官兵數萬,此時來了近萬,看來白旺推斷不錯,官兵的主力還是要渡江去東岸攔截義軍阻止他們北上南京,而這些近萬兵馬則為了牽制義軍所以才來進攻安慶的,只是這些北來的官兵忒他麼的傻,以為這兒是北邊的大草原呢,竟然全是騎兵,程年東覺得可笑至極,但對於官兵來犯他還是打起十二分精神應對,狠了心要重創這支官兵。 於是程年東親自領精兵兩千另加炮灰兩千出城設伏。 再說高傑三人晝伏夜出一路冒雨往安慶潛行意圖趁其不備直接攻到城下將其死死堵在城裡頭,待後方李巖和黃得功的大軍一刀那就想怎麼切就怎麼切了。 一開始三人對這個計劃還是有很大信心的,畢竟常宇在對岸搞出那麼大的動靜把賊軍的注意力和兵力都吸引過去,加上近日陰雨不絕安慶賊軍或許就大意了呢,然而待其進入大宥鄉(今樅陽縣)境內就覺得事情沒那麼簡單了,前方派出的斥候已遇到數股賊軍的探馬甚至還發生了火拼,這樣一來雙方都知道對方來了! 既然暗的不行,那就不裝了,直接殺到城下!三人略微商議後便做了決定。想著賊軍主力已被常宇誘到對岸安慶府留守的兵馬應該沒多少,以三人近萬的兵力就是光明正大的殺到城下應該也不是什麼難事。 前日三人大軍至鱘魚鎮其實就是一個大漁村卻也是個三岔路口,這漁村東邊緊挨著長江,西邊挨著石塘湖,從這兒往安慶有兩條路,一條就是長江和石塘湖中間的一條狹長道路,因為兩邊是江灘和湖灘雜草叢生且泥濘不堪,另外一條就是從鱘魚鎮往西走數里外然後貼著大龍山和石塘湖走山路,坎坷不平荊棘亂石遍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