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是出了一個比較棘手的事! 軍糧! 後方李巖所率大軍的軍糧! 先前多爾袞攻京城不利率兵東去南下,常宇傾京城兵馬追擊,為全力作戰不攜輜重輕裝快行,糧草自有後方提供,畢竟那會常宇在京東畫了個圈,本打算在那個圈圈裡就把多爾袞給弄殘,而這個圈圈距離京城不遠,後勤供給朝發夕至一點都不耽誤事。 可隨著多爾袞跳出包圍圈後,戰線拉得太長供給變得非常吃力,甚至常宇將步兵留在天津也是有這個因素在。 前日在天津將步兵留下集訓,常宇麾下的黃得功,周遇吉,李巖以及騰驤衛,金吾衛共五支騎兵約三萬餘大軍(包括吳惟英的神機營)奉令繼續追擊,當時帶走了步兵所有的軍糧。 但那點軍糧僅夠三日可用,餘下怎麼辦? 借? 從天津往南直下都是些小城,先不說借不借,有沒有還都是一說,且追敵又不能偏離清軍行軍路線,可是跟在他們後邊全是廢墟一片,別說借了,搶都找不到地方找不到人給你搶。 而在先前常宇還以為多爾袞奔著濟南方向去的,濟南城高牆厚的他這次未攜輜重多半不攻城只在周邊掠劫,自己便可入城借糧安頓兵馬,奈何多爾袞劍走偏鋒直奔東南青州府去了,他著急先一步抵達率親兵穿越火線卻忘了糧草之事。 估摸著李巖此時應已是焦頭爛額,按照正常速度他能三四天抵擋青州或許還有辦法救濟,可其現在清軍主力後邊,清軍主力又是一邊走一邊搶腳程較慢,不餓肚子才怪。 在去往王府路上常宇將這事說了李士元也急了,這可如何是好,若外邊明軍主力餓了肚子的話,誰給他們解圍,僅靠城中軍民守城當真能扛得住麼? 恐怕不行吧,假若可以獨立支撐住的話這小太監必然不會這麼焦躁,完全可以讓外邊兵馬找地方要飯吃飽了再說。 “怕是要出城了!”常宇下了城便打馬直奔王府,李士元在後楞了半天沒反應過來:“城不守了?” 常宇暗歎,這人腦瓜子比李巖和李慕仙簡直差遠了。 李士元見常宇不說話便知自己可能失言,連忙道:“卑下愚鈍還請廠督大人指點迷津”。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將士食不果腹如何殺敵,又如何為青州解圍,必須在李巖來之前幫他講糧草事宜解決了”常宇說著嘆口氣:“本督尚未想到去哪裡弄糧草去,但窩在這城中卻也無法,只得先出去早做計議”。 說話間已至王府東門,自有家丁引兩人去見衡王,常宇又讓家丁通知親衛集合並去尋賈外熊等人回王府。 衡王剛從錢良翰那邊過來不就,得知常宇回來連忙從後府小跑過來,見小太監臉色焦急正欲問何事。 “速提白銀五千兩,糧草若干,咱家要出城”常宇上來就這麼一句讓衡王一臉懵逼又心驚膽顫:“常公公您別嚇本王,到底出了啥事,這緊要關頭您要銀子出城是作甚啊,您不能留本王不管不顧啊……”合著他以為常宇是要溜走。 常宇只得耐著性子將事情來龍去脈簡要說了,衡王這才稍微鬆口氣,原來是外邊的兵馬沒了糧草。 “但是到青州就有了呀,本王可傾家蕩產…”衡王正大方的時候卻被常宇冷冷打斷:“那時韃子大軍圍城,王府糧食就是再多如何運出去?” “那常公公打算怎麼辦,出城去買糧?去哪買?五千兩才能買多少?給多了你也拉不動,怕是剛出城就會被韃子給劫了……常公公您先別急,凡事慢慢想總會有辦法的……”可見衡王依然不想讓常宇離去,畢竟這人是個主心骨,他走了誰知道是不是故意以此為藉口拿錢溜了呢,雖說不像,但就是不想讓他走。 常宇苦笑,衡王說的有一點沒錯,給多了他也拉不動,明時百兩銀子約合八斤,萬兩就是八百斤,那可是要裝兩三車的,這個點出去實在是運輸不便。 幸而他並不需要帶那麼多,而且這五千兩銀子也並沒打算能買多少糧食,是作為定金,他要去隔壁的臨淄縣籌糧草以募為主買為輔。 臨淄也就是後世的淄博市臨淄區(明時淄博市區還是一片尚未開發的礦山,另一個淄川區此時屬於濟南府)隸屬青州府在東北四五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