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府! 馬車裡常宇一拳重擊,將李巖的車窗打的粉碎。 此時他們終於窺破多爾袞的企圖,他之所以一路狂奔看不上身邊的螞蟻腿是想去吃青州府這塊肥肉! 崇禎十二年,多爾袞親率大軍入關破了濟南城燒殺掠劫無數,不光將德王掠去,當時告老還鄉在高陽縣的孫承宗一家百餘口也被殺光。 崇禎十五年,阿巴泰率兵再次入山東將兗州府的魯王擼個乾淨,魯王朱以派幾個兄弟也差點被殺光,老六藏於死人堆躲過一劫,今年初剛承襲魯王之位,他便是後來南明監國的魯王朱以海,也是他讓鄭成功落下幾百年弒君罵名。 明史記載:“成功使人沉之海中”可明史都是清政府審編的,自然是使勁的潑髒水,直到幾百年後其墓被發現後,鄭成功才洗脫罪名。 說到朱以海的墓,還有個小插曲,清道光年間有個名人叫林樹海閒著沒屌事天天想找魯王墓,結果按照沈光文的挽序瞎找一通,遇一古墓,聞鄉里人叫王墓,便認定是魯王墓,然後各種官方蓋章文人憑弔,到民國時老蔣都去題詞了,然後…… 一百多年後金門炸山採石,真墓現,打臉多少人啊! 回到正題,山東並非富裕之地,但有三個藩王,兩個都被滿清給端了,現在就剩下一個青州府的衡王了,多爾袞此番再次入關踏境又跑的那麼快,毫無疑問必是奔著青州府去了。 其實常宇對大明朝這些藩王當真是沒有一點憐憫之心,全都是一幫混吃等死的國之蛀蟲,大明危難時不光不出力還拖後腿。 雖說殺之不可惜,但這些一個個富得流油的蛀蟲卻平白便宜的韃子和賊軍這讓常宇極其難以接受的。 要殺要搶也得由著我先來吧。 要知道當世三大勢力,大明,滿清和賊軍,最窮的可就是大明朝啊,缺錢少糧吃了上頓沒下頓的,可藩王個個富可敵國,得一府可養十萬大軍!所以李自成特別喜歡端王府老窩。 其實從大明朝建國始,皇家對宗室藩王是既防備又寵溺又護短,只要你不謀朝篡位犯啥罪幾乎都可免,而且還不允許別人說三道四,若哪個藩王因地方保護不力喪生了,皇家就會覺得臉面丟盡氣緊敗壞的追責,該抓的抓,該殺的殺,從來不手軟! 所以即便大明到了眼下連充門面的錢都沒有的地步時,依然還要打腫臉充胖子每年按時給那些藩王俸祿賞賜,甚至有藩王想請戰勤王的,皇家的都特別嚴厲的拒絕,:你特麼的趴著老實別動! 生怕這些藩王趁勢作亂。 但你若問崇禎帝想不想抄這些藩王的家,他絕對想,但不能表現出來,甚至覺得想一下都覺得是萬惡不赦。 更不要說向他人提及此事了。 所以當崇禎窮的像大臣借錢募捐時,都從來沒想過向藩王張口過,為什麼?丟不起那人張不開那嘴,更重要的是那些藩王也根本不會借給他,巴不得瞧他的落魄樣呢,你不是皇帝一脈麼,瞧丫混成啥逼樣了…… 可崇禎雖然不敢想不敢做,但假若有人替他做了,且手法隱秘的話他倒樂享其成。 比如說他有個心腹叫背鍋俠,在太原時已經秘密做了些事,幫他“保護”了幾個王爺,那些王爺都很“自覺很主動”的捐了錢糧,只是很遺憾這幾個王爺都為“賊人”所害! 背鍋俠從來不怕背鍋,只要能讓大明再次崛起,背個鍋怕什麼,即便將來被秋後算賬也在所不辭。 所以,衡王府,我吃定了! 衡王向來膽小怕事,歷史上李自成破北京城後,青州府守將李士元幹掉了前來接收的賊軍大將姚應奉,然後清兵入關李士元提議讓衡王自立為帝抗清,衡王差點就嚇尿了,誓死不從然後就投降了清軍,然後第二年就被砍了,說的直接點衡王就是個慫逼。 李巖和李慕仙卻不知道這些內情,但聞常宇說衡王膽小昏庸也擔憂起來:多爾袞一到,衡王便會投降了,連救都救不得了! “廠督當令人快馬加鞭去往青州府報信,讓衡王堅拒守城以待援兵”李巖建議,常宇則苦笑:“一來不知是否來得及,二來那衡王是出了名的膽小昏庸是否聽的進去還是一說,再者只恐青州府內的明軍也未必靠的住!” “難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