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活著並不只是為了吃飯,除了物質生存外也需要精神享受才能平衡下來。
長時間的處於機械工作狀態只能讓人發瘋,從而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白天還好說,晚上天黑了以後除了關燈上床去製造生命,總不能就剩下睡覺了吧?
於是口口相傳的故事,就成為了很多人家最方便也最便宜的選擇。
白天去聽一段故事回來解說給周邊鄰居或者乾脆就是家人聽,那真是難得的享受。
左鄰右舍當中有這麼個人,能夠活躍很多的氣氛,也總能受到不少歡迎。這年月活的好不好,先看你和身邊的這些人關係如何了。
所謂遠親不如近鄰,說的就是交通不方便的時代周圍生活圈對每個人的重要意義。
而經常來瓦子裡面聽故事的人群,本身也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圈子。
最近有什麼好故事出現,全都會第一時間得到訊息。
不過因為本時代的資訊流傳速度和渠道限制,所謂的第一時間其實也沒多快。
尤其是誰都知道,說書人既然開講了某個故事,那麼按照慣例今後肯定還會繼續再說。至於再講一次還是兩次,又或者是許多次,則就要看故事本身的受歡迎程度和說書人的腦袋裡面裝著多少貨了。
故事多一點的藝人重複率較低,至少也會間隔個把月才會重複之前的故事。
有些人說的故事長,很可能會間隔三五個月的時間,才會拾起來原先的故事。在再創作的基礎上,重新講一遍也是有的。
不過類似這樣的說書人,整個東京能找出來的也就屈指可數了。
絕大多數的說書人,也就心中有三五個故事能拿得出手。其他時間大多都是照抄別人的故事來講,反正這年月也沒有藝術版權的說法。
這故事你能說,我自然也能講。
若是稍稍還講點臉面,那麼至少會把故事裡面的主角換個名字。
你的主角叫張三,我的就叫李四;你的女主人公叫杜六娘,我的女主人公就叫公孫九娘;你在西山一窟鬼,我就東谷兩群狼;反正大體上還是要改變一些細節。
至於徹底不要臉的人,則是聽完這個故事後,直接就拿過來用。
原汁原味,半點手腳都不動。反正你說什麼我也說什麼,跟風賺錢就是了。
那家瓦子裡面有個好故事傳出來了,若是受歡迎,很快就能風靡整個東京城。
憑什麼?
就是山寨精神在作怪。
所以看見丁陽如今的故事很受歡迎,接連2天吸引來的客人越來越多,瓦子裡面的說書人就坐不住了。
反正讀書人也說過,天下文章一大抄,竊書不算偷!
既然這是常態,那麼也就別說我們都不講究了。
先是有一個兩個的說書人過來,想聽聽看丁陽到底在說些什麼。
就算學不到畫虎,至少也能學會畫貓對不對?
到時候回去照貓畫虎一番,很快不是也能杜撰出來一段屬於自己的好故事?
結果沒想到這一聽之下就再也停不下來,一直站在丁陽的跟前,就聽著人家講。
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可就看門道了。
這麼一天下來,眼瞅著丁陽的收益節節升高,哪裡會有不眼紅的?
尤其瓦子老闆的反應速度也很快——沒法不快,每天瓦子外面聚集那麼多人,瞎子也能看見。
於是當晚硬是等到丁陽講完了故事後,主動上前攀談了起來。
什麼100文錢的每日場地收費?完全可以折半。只消50文錢,就能進去瓦子裡面開講。
會不會壞了規矩?
嘿嘿?規矩還不都是人定的?只要你百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