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配長劍的男子。但見其中一個年約三十來歲的書生一眼掃見少年之後,立馬帶著同伴快步上前向後者躬身施禮道,“原來公子在這。可讓吾等找得好苦。”
見此情形,在場的眾商賈哪兒還敢再找少年的麻煩,一個個縮起腦袋掩面逃出了酒肆。而那少年倒也沒有追究的意思,在任由一干商賈散了個乾淨後,轉而向佩劍書生板起臉道,“子敬,汝瞧汝一來就將吾之酒友嚇了個鳥獸散。”
此時的佩劍書生全然沒了先前的恭敬。卻見他一面招呼身後的同伴就坐,一面不以為然道,“不過是些狐朋狗友,散了就散了。”
“汝怎知那些是狐朋狗友。吾剛才正向那夥人打探鹽引鹽屯。”少年一挑劍眉邀功道。
佩劍書生聽少年這麼一說,當即神色一凌,轉而向少年拱手致歉道,“原來公子先前是在打探訊息,是肅誤會公子也。”
少年見佩劍書生如此嚴肅地向自己致歉。不由撲哧一下笑出了聲道,“子敬這是做啥,若非爾等及時趕到,權可差點脫不了身。”
沒錯,眼前這個四處打探鹽引鹽屯訊息的少年郎正是吳侯孫策的二弟孫權。那個佩劍書生則是吳郡主簿魯肅。此番他們來東萊主要任務是考察青州的科舉制度,為日後東吳開科取士做準備。可誰曾想孫權一上岸就見到處都有人在談論鹽引鹽屯之事。由於鹽業同樣也是東吳的一大支柱產業,孫權自然是對這些與鹽有關的政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於是他便隨便挑了一家酒肆嚮往來的商賈打探起了鹽引鹽屯之事。
魯肅對孫權好戲謔的性子早已見怪不怪。論武勇孫權趕不上英氣傑濟,猛銳冠世的孫策,甚至連他的弟弟孫翊都不如。但孫權卻比其他孫氏子弟更有智勇權謀。而這恰恰正是孫氏文治江東所需要的特質。所以當孫權主動邀請魯肅一起來東萊考察時,魯肅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這會兒同樣對鹽引鹽屯頗感興趣的他趕緊向孫權追問道。“那公子打探到了什麼?”
眼見魯肅追問得緊,孫權略帶得意地將自己剛才打探到的訊息竹筒倒豆子般地說了一通。末了還不無感嘆地說道,“可惜啊!未能問出東萊人如何製鹽。”
“公子莫要遺憾。依肅所見齊侯諸多良法,皆仰仗海鹽專賣之利。東萊熬鹽術必有過人之處。故肅以為那幾個商賈應該並不知曉東萊製鹽之法。”魯肅沉聲分析道。
孫權點了點頭道,“權也知此等機密東萊不會輕易外洩。只是眼見蔡安貞能以鹽引招商屯田,權實在是羨慕不已。”
其實東吳方面一早便知東萊鹽的產量絕冠天下遠銷九州,併為蔡吉換取了大量的糧食。作為產鹽大郡的吳郡自然也有心照葫蘆畫瓢,學習蔡吉用鹽換取糧食、武器等貨品以擴充軍備。於是在張昭等人的主持下。東吳不僅定下了鹽鐵專賣之策,還在吳郡沿海開設了數家鹽場。可這些鹽場的產鹽量卻始終不盡如人意。加之熬鹽本就需要耗費大量人力,因此已經有數位東吳名士斥責鹽場勞民傷財。此刻見到東萊能輕鬆出鹽。還能支援蔡吉玩出鹽屯等花樣,這讓孫權等人怎能不羨慕不嫉妒。
不過羨慕嫉妒之餘,龍口商賈雲集的景象也激起了孫權向蔡吉學習的決心。卻見他收起羨慕的神情,轉而以堅定地口吻輕聲宣佈道,“子敬,大漢積弱至今,天下大亂,民不聊生。蔡氏卻能在五六年間,一掃弊病,令青、徐兩州恢復民生。此番若能習得齊法歸吳,權便不妄此行矣。”
“公子言之有理。青、徐、揚三州皆鄰海而居,轄有鹽糧之利。齊法既能令青、徐兩州回覆聲息,定然也可在吳地適用。一但江東享有海鹽之利,又何懼曹操威脅。”魯肅頷首附和。
出身江淮士族的魯肅同許多南方士人一樣,心中始終都有一個“鼎峙說”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