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政治教育,是商毅最重視的一點,不僅要加強士兵榮譽感,同時也要曾強士兵的責任感,這也是中華軍與中國舊式軍隊最大不同的地方。
而且這時南京政府也開始引導輿論方向,以【杭州時報】為首的各種宣傳機構也都全部開動起來,加大對南明各朝的譴責力度,紛紛指責南明各朝,破壞抗清大局,打斷了南京政府的北伐大業,使中華軍被迫停止向北用兵,包括和清廷進行議和談判,也要是因為南明各朝破壞大局造成的,同時還極力的渲染南眀的軍隊,佔領了南京政府的地方之後,對當地造成的破壞等等。
其實在幾個月以前,南眀各朝開始組成聯盟的時候,南京就開始宣傳南明各朝的行為,不過當時是以警告,阻止為主。而這時輿論導向則全部都轉為動武,一力主張,應該出兵南方,消滅南明各朝,為下一步的北伐大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後方環境。
在各種宣傳工具的大力宣傳下,南京各地的民眾對南明各朝的反感和不滿情緒也在不斷增加,對南方出兵的輿論環境己經形成。同時內閣和**部也開始調集各種物資,準備向南方發動戰爭。
第一三八章 驅逐荷蘭(一)
在準備對南方進行戰爭的同時,首先還是要解決臺灣問題,畢竟臺灣的事情也不能老拖著,另外臺灣和褔建,廣東隔海相望,一但對南方作戰,可以從臺灣出擊,透過海路直接進攻福建,廣東。
因此商毅的計劃是首先解決臺灣的荷蘭人,然後水陸兩路,一起出擊,以重拳打擊福建、廣東、廣西等地的南明朝廷。而且雖然這時己經進入了十二月,是隆冬季節,但臺灣、福建、兩廣都屬於熱帶地區,並不是十分寒冷,正是對南方用兵的大好季節。
這時南京軍區的部隊和海軍部的各支分艦隊也都己經回來,南京軍區的第七軍也己經趕赴湖南境內作戰,**部又下令,派遣南京軍區第十七軍的轄二十五師、三十三旅赴臺灣作戰,而護送十七軍的,是海軍部的第四分艦隊。
第四分艦隊的司令官正是臺灣省長沈壽崇的另一個弟弟,沈壽嶽。其實這時臺灣有第三分艦隊駐守,不過商毅也但心荷蘭的巴達維亞當局會派遣艦隊來支援臺灣,因此再給臺灣曾加一個艦隊的海軍兵力。
第十七軍在十二月十二日從南京出發,到達杭州上船,行向臺灣。在十二日十八日,艦隊到達臺灣。
荷蘭人修築的赤嵌城和熱蘭遮城都是臨海而建,大體位於另一時空裡的臺南市附近,這裡海岸曲折,在兩城之間有一個內港,叫做臺江港。赤嵌城位於臺江港的東側,熱蘭遮城於臺江港的西側,兩城互為犄角,以臺江為東面出海港口,北面以鹿耳門嶼為屏,南面以七鯤鯓為障,並且在臺江兩側修築炮臺,橫鎖海面,確實易守而難攻。
從外海進入臺江有南北兩條航路:南航道在北線尾與一鯤鯓之間;北航道,在北線尾與鹿耳門嶼之間。南航道口寬水深,船容易駛入,但港口有敵艦防守,陸上有重炮瞰制,必須經過戰鬥才能透過。北航道水淺道窄,只能透過小舟,大船必須在漲潮時才能透過。在另一時空裡,鄭成功是藉助海水漲潮,才從鹿耳門嶼航道偷渡得手,登上臺灣島。
但現在中華軍己經基佔領了臺灣全境,荷蘭人只能全線退守到兩城裡,而臺江港己被先期返回臺灣參戰的第三分艦佔領,擊敗了荷蘭海軍,切斷了荷蘭人的海口通道,沿海的炮臺也己全被中華軍佔領,因此第四分艦隊也可以大搖大擺的從南航道直接駛入臺江登陸。
沈壽崇和沈壽嶢早己經得到了通報,因此也趕到港口來迎接中華軍。
十七軍的軍長叫張立東,是特種兵出身,下船之後,和沈壽崇、沈壽嶢等幾個人客氣了一番之後,立刻就開始談論現在臺灣的形式,巴達維亞方面足否真的援助臺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