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6頁

※※※

朝中的動盪非但沒有影響到陸準,反而讓陸準穩坐釣魚臺,看了一場大戲。

萬曆元年,繼折俸案、棉衣案、陸準回京、商人吳春廷滿門及戶部員外郎被殺之後,武清伯率先進宮向李太后哭訴張居正之欺人太甚,非但沒有得到任何的安慰,反倒被以朝局穩定為第一要務的李太后訓斥了一番,顏面皆無。

武清伯自此與張居正結仇,雖然後來也覺得事情有些不對,但朝中的勛貴包括他的兒子李高在內,此時都已經喜歡上了圍著處事大方又仗義的陸準轉圈,他無論是出於隨大流的從眾心態,還是出於聽到了陸準手有多黑的傳聞的恐懼心理,總之,別說就是覺得不對,就算是他拿到了確鑿的證據,他也得巴巴的湊上來,跟陸準交好,而絕不能交惡。

緊接著就是八月裡,已經六十五歲的楊博在夕月壇分祭夜明之神和天上諸星宿時突然發病,無力再管理部務,只能上書請求致仕,幾經推讓之後,才終於得到了準許。由兩個兒子陪著,離開了京城,回故鄉去了。

他臨走時,被調入京的王崇古還在路上,二人也因此錯過了最後一面。進京後,王崇古代替不稱職的原兵部左侍郎、右僉都御史王遴,協理京營戎政。有楊博留下的話在先,王崇古也發覺陸準其實是個比較好相處的人。只要你不故意找他的麻煩,他一般也能夠做到以禮待人。雙方一拍即合,配合得極好。

他們過得舒舒服服的時候,張居正、馮保當然也沒有閒著,一力推行的新政漸漸席捲了整個大明,處處都是一派改革的新氣象。此時的大明,無論怎麼看,都是一副意氣風發的樣子。

大批的不合格官員被張居正革除,有的遠調,有的貶謫,有的退職還鄉,有的甚至直接鬧市丟頭。大清洗之下,馮謙默默地替陸準將一個又一個可以用得上的人選記錄下來,多方接觸,收攏到羽翼之下。不知不覺間,張居正眼中的異己之徒,已經大半跑到了陸準的控制範圍內,南都六部尚書,五個都可以算是陸準的人。只不過,尚未有所動作的時候,還需要默默地蟄伏。

而就在朝中局勢悄然變動,大明上下傾力改革的時候,萬曆二年的春天,遼東卻傳來了一件極為不好的事情。事情傳到京城,舉朝震動,一時間被搞得焦頭爛額,沒有想好對策的張居正僅僅是將這封奏報壓了半日,就被陸準追到了內閣值房,堵著門大罵。

堂堂的內閣首輔,被人罵得像孫子似的,張居正是又羞又惱,可朝中對此的態度卻分為了兩邊。

一邊是張居正的鐵桿黨羽,當然是一邊倒的認為陸準這樣的做法實在是太不把內閣的權威放在眼中,讓士大夫顏面掃地,應該嚴懲不貸。

但另一邊,除了張氏鐵桿之外的人,卻一邊倒的認為陸準就這麼個渾人,你也不是不知道,幹嘛跟瘋子計較啊?再說了,你要是不壓軍報,他也不會這樣啊!說到底,最先不對的也還是你張居正嘛!

嚴懲?

想到這兩個字,張居正更是氣不打一處來。

說得輕巧!怎麼個嚴懲法?遼東亂局,除了這麼大的事情,總要有人去管的。眼下戚繼光的薊鎮兵牽制北邊的韃靼絕不能動,而唯獨能夠用的上的人,卻是當初陸準保舉的參將李成梁,憑藉著軍功、運氣和陸準的幫襯,短短的時間之內,此人已經是遼東副總兵的職位。

這個時候,就為了這麼點兒事情嚴懲陸準?是打算逼李成梁怠工嗎?

再說了,要嚴懲也得有個好藉口,他罵是罵了,但大家都說了,他就是這麼個渾人,總不見得張居正真的要放下首輔的架子去跟他一個瘋子計較吧?

險些被氣炸了肺的張居正也出了狠招,你不是跳腳嗎?你不是嫌我辦事效率慢嗎?很好,京營和禁軍的事務你暫時交卸一下,你去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