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武裝暴亂的情況。
會議決定:大軍一個班留守駐地,其餘撤至杏花圩背後山佔領制高點,公安隊及區幹部留守區政府。
2月28日上午,杏花發生了反革命武裝暴亂。反革命分子梁鎮堃、伍學泉、陳紹龍帶領300多暴徒攻打三區人民政府。
下午3時,暴徒佔領杏花圩當鋪樓,從樓上向區政府射擊,雙方對峙了三個多小時。
天將黑時分,區幹部和徵糧隊員植飛、黃友鑑等七位同志撤至大軍駐地,公安隊同志轉移到背後山與大軍並肩戰鬥。
我軍退出區政府後,暴徒乘虛而入,搶去步槍四支,將區幹部綁架。
第二天,我軍實施強力反擊,把暴徒從區政府內趕了出來。
3月1日下午,駐在德慶的一二二師三六六團兩個連趕到杏花增援平亂,與杏花駐軍內外夾攻,把圍攻杏花圩的暴徒擊潰,活捉80多人,平息了杏花暴亂。
次日,經審問後,大軍將暴亂骨幹分子十多人逮捕法辦,將脅從分子60多人釋放,令其改過自新。
同日,三區德寧鄉也發生了反革命武裝暴亂。暴亂的主謀是葉宣甫。
葉宣甫是德寧鄉楊池村人,曾任國民黨封川縣黨部書記、縣長,集官僚、地主、惡霸於一身,是封川縣的“南霸天”。他自知惡貫滿盈,罪該當誅。暴亂後,父子三人一齊逃亡香港。
暴亂前幾天,葉宣甫在德寧太白山召開了秘密會議。會上討論了反動暴亂的日期、槍支子彈的收集辦法,任命了“###救國軍”的大隊長、中隊長,發放了“###救國軍”的符號。此外還派人到江口、都城、雲浮等地進行反革命串聯。
3月1日上午,暴徒200多人麇集羅董圩,攻打三區人民政府駐德寧鄉辦事處和設在大洞村的德寧鄉糧倉。辦事處的同志由於事前有所戒備,安全撤離。
看守糧倉的催徵員侯品輝、管理員袁斌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被暴徒突然捉去,拉到羅董河沙灘槍殺,殺後還被暴亂分子剖腹取心……
封川縣的土匪武裝暴亂,其反革命氣焰之囂張,手段之殘忍,令人觸目驚心!
6。 西江剿匪第一擊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西江匪患要平定,就要重拳打擊18股頑匪。而首先要剷除的是西江北岸的陳嗣運匪幫。
陳嗣運,原國民黨廣寧縣長,共產黨領導下的粵桂湘邊縱隊的老對手。
1949年9月30日,粵桂湘邊縱隊解放廣寧縣城後,他率領縣保警隊等殘部竄到廣寧、四會、清遠、陽山四縣交界的江屯一帶,收羅散匪,擴充裝備,構築工事,妄圖利用山高林密、人煙稀少、交通不便的條件,建立“###遊擊根據地”。
經兩個月發展擴編,一支以原廣寧縣反動軍政人員為骨幹的土匪武裝“廣四清邊遊擊支隊”湊合而成了。
這支隊伍下設兩個大隊、兩個獨立營和一個警衛連,共600餘人。由陳嗣運任支隊司令。從9月至11月,陳多次率匪部襲擊廣寧縣城,成為西江北岸活動最猖狂、實力最強的土匪武裝。
12月25日,第四十四軍一三一師三九三團一個加強營由李副團長帶隊奉命趕到廣寧配合剿匪。西江地委書記梁嘉和軍分割槽周時源代司令員研究,決定由廣寧戰士居多,對地形、民情、匪情、路況較熟悉的獨立第十三團和廣寧縣大隊參與,共同完成殲滅陳嗣運股匪的任務。
8。劍指西江,橫掃18股頑匪(7)
剿匪部隊第一步先對江屯、河東地區的江柏年大隊發起進攻。
冬天的冷風吹得山林裡的樹葉沙沙作響,參加進剿的幹部戰士雖然身著單衣,但消滅土匪、保衛人民勝利果實的責任感、使命感,使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