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非常繁重,負責為廠礦設計、生產一批大型裝置。
比如將三八坩堝改進成一次可以容納三噸以上礦石原料的蒸餾鍋爐、鍊鋼爐、水泥窯爐;利用騾馬或水力驅動的傳送帶,可以從採礦口輕鬆將礦物源源不斷地直接運送到廠房車間進行深加工;將絞車安裝鋼製耐磨滑輪和軸承,既可靈活移動,又可以一次性吊裝上萬斤礦石原材料或工業成品;可以向高爐中自動填裝更多原材料的投餵機……
張石也被遼王派到瀋陽,和朱大能進行了角色互換。
遼王除了讓他接替朱大能指揮廣寧左護衛負責瀋陽和撫順兩地安保工作外,更重要的是開始著手建壩章程。因為在穿越人員中,只有張石後世是水利局幹部,和修水壩算是沾點邊。
遼王這建大壩的設想,就源於在後世和張石一次釣魚閒談時,張石提到的一條資訊:新中國建立的第一個大型水庫--大夥房水庫就是建在撫順旁邊的渾河上游。
當時新中國百廢待興,物資奇缺,全國鋼材年產量才十六萬噸,還幾乎都是出自東北。
在當年物資緊缺的特殊年代,修建大夥房水庫並沒有用太多的高科技,也沒有耗費太多的鋼材和水泥,整個大壩高五十米,長一千多米,只用了不到三千噸鋼材、兩萬噸水泥,壩心則就地取材,用黏土反覆碾壓而成。
,!
遼王到撫順考察之後,怦然心動,先決定搞個十來米高的大壩作實驗,工程材料也相應改為後世的五分之一。不過具體需求還得請張石帶人現場勘探後,再請婉君、婉清他們細算一下。
既然要建水庫,不僅要鋼材,更要後世的水泥。
初到廣寧之國的時候,朱植以木柵為城,木棚為房,並未想到用什麼水泥。
直到去年農閒時,沈莊開始組建工程隊在王府給大家建磚石結構的別墅時,才想到需要大量水泥。
當時朱植忙於東征,工程隊在王府工匠的指導下,使用糯米漿、草木灰和石灰漿勾兌成的傳統水泥,效果很好。
但是以糧為料,成本極其高昂,古人基本上只用來修建皇宮、王府、城牆和佛塔。因為遼東缺糧,成本太高,沈莊也只敢用來建王府的別墅。
後來在婉清的指導下,工程隊在修建民房、商鋪時,大量使用生石灰和爐渣製造的水泥漿砌牆。
這是婉清借鑑了上大學時書本上介紹的羅馬水泥製造方法,但是效果卻沒有羅馬水泥好用。
因為婉清水泥配方中的爐渣比羅馬人用的火山灰粗糙得多,凝結速度緩慢,影響施工效率,工人們並不:()去大明扶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