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九江的時候,商毅也收到了南京發到急訊,朝中發生了一件大事,不僅是所有的內閣成員,就連黃宗羲、顧炎武等參政院的議員也都被牽連進來了。需要商毅緊急趕回南京處理。
第二七九章 大不敬
原來商毅離開南京之後。南京城內的秩序和運轉一直都很好,內閣成員都在盡心盡責的操持著國政,後宮由林鳳舞主持,也十分安寧。
而帝國的另一個重要機構——國會,也在黃宗羲、顧炎武等人的操持之下,也在有條不紊的建設中。各地的議員都己經選拔出來,趕到了南京彙集;正在進行最後的陪訓,讓他們知道國會的制度、秩序,怎樣行使議員的權力等等。
當然按中國的規矩,國會成立,必須要有一篇宣言誓文一類的東西,以證明國會成立的必要性,而這個任務自然也落到了黃宗羲的頭上,黃宗羲當然不會推辭,因此也洋洋灑灑,寫了一大篇,其中開篇寫道:三代以下,天下之是非一出於朝廷。天子榮之,則群趨以為是;天子辱之,則群敗�暈�恰H喚裰�洩��湟獠輝詿艘玻�熳又��俏幢厥牽�熳又��俏幢胤牽�熳右嗨觳桓易暈�鞘牽��浞鞘淺鯪豆�帷6�厥怪翁煜輪�囈猿鯪豆�幔��韞�嶂�饈急敢病�
這一段話中,有不少是商毅比較熟悉的句子,都是出於黃宗羲的[明夷待訪錄]裡面,後面還有不少,如黃宗羲在說明議員的責任時;也寫道:故我之出仕議員,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吾以天下萬民起見,非其道,即君以形聲強我,未之敢從也,況於無形無聲乎!非其道,即立身於其朝,未之敢許也,況於殺其身乎!也是出於[明夷待訪錄]裡面。
在另一時空裡,雖然[明夷待訪錄]書成於十七世紀六十年代初,離現在還有十餘年的時間,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在這個時候,也基本成型,大致的原稿都己寫出來了。不過和另一時空相比,本時空的黃宗羲一來是公務事情大量増加,寫書做學問的時間減少了許多,[明夷待訪錄]的進度也慢得多;另一方面,由於商毅的大力推崇,歐州的人文、自由、理性、**等思想都大量傳入了中國,也對黃宗羲起了不小的影響,也需要時間來消化吸收,當然也影響到[明夷待訪錄]的成書。因此現在只完成了四五篇手稿。只是在一些朋友之間傳閱,並沒有公開。而這次為國會寫宣言,黃宗羲也引用了不少手槁裡的原文。
寫成之後,黃宗羲也交給內閣過目,王夫之、李巖等人對這篇[國會宣言]也極為讚賞,因為他們經常和商毅交流討論國會的事情,非常理解商毅一定要成立國會的用意,認為這篇[國會宣言]非常明確而完全表達了成立國會的目地,因此也在政府內部傳閱。
但就是這一傳閱,出了大問題。因為現在帝國政府的官員數量大増,相應的培養卻不能完全跟上,也是有些稂莠不齊,投機份孑也混進來不少,另外也不是所有官員都能明白商毅成立國會的意圖,儘管政府在成立國會的檔案中介紹過國會的性質,只是官面文章做得雖好,但還看怎麼來理解。
有不少官員的理解是,國會是商毅用來削減內閣權力,達成朝廷勢力平衡的工具。當然從一定程度上來說,這樣理解也不能算錯,三權分立從本質上來說,也就是為了權力互相制約,達到一個平衡局面。只是看站在什麼立場上看待。
但如果還是站在過去的zhuanzhi立場,黃宗羲的這篇宣言的著力點就大錯特錯了,由其是其中的一些語句,如“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為非是”,“故我之出仕議員,為天下,非為君也;為萬民,非為一姓也”等籌,就是十足的大逆不道了。
因此在宣言被眾官員傳閱的第三天,就有官員上書內閣,認為[國會宣言]寫得不妥,要求國會重寫。當然這樣的表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