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第三關能順利過關,全靠曉欣的提示?可是,當時她走出大廳之外,又怎麼給你提示的呢?”
“呵呵,原來連你也沒有看出來。曉玲姐妹倆算到黃家可能會利用二叔的手法作為考驗題目。曉欣是二叔的女兒,早已熟悉父親的手法。而提示的方法是我們事先商量好的。”志翔神秘一笑,繼續說: “曉欣假裝摔倒受傷,藉機走出廳外,其實躲在視窗注視著裡邊的一舉一動。而她提示我的工具,就是手機!”
“我的口袋中裝了一臺手機,進屋之前早已調整震動。號碼是新辦的,所以不會有旁人打進來。曉欣看清父親的動作後便打了過來,我們約定好的接通時間是10秒。然後我就走到桌子前觀察起竹筒。我在每個竹筒前都會停留一段時間,按照約定,如果那個竹筒裡面有色子,曉欣就會打來提示電話。可是我在三個竹筒前走了一次,都沒有受到提示電話。所以我又走了幾回確認。依舊沒有電話打來。因此我就知道,三個竹筒裡面都沒有色子!”
“你們這招手機作弊真是絕了!”我不禁讚歎道。
3.初探水隴
車子回到賓館,簡單午飯後,周叔帶上志翔、我和雲霜開著金盃車趕往水口找二叔公。
這兩天二叔公身子有點不舒服,但得知水隴水庫的情況後,他立刻收拾了些東西,跟我們上車。車子直奔水隴水庫而去。
“我年輕的時候就參加過水隴水庫的建設,沒想到發生了這種事。”周叔邊開車一邊向我們介紹起水隴水庫,“水隴水庫還有一個很好聽的名字—古甑龍泉”
傳說古時候上龍鄉的一位漁夫在湖邊釣魚,發現幾條巨大的鯉魚越出水面,老農於是跟著鯉魚遊動的方向往裡面走,發現兩股溪水從山上分兩路流下,從石頭縫隙中噴射入湖,十分壯觀。老農出去後把裡面的美景告訴大家,這就是龍州八景之“雙溪春鉤”,而龍州的名稱也來源於“龍泉”。
解放之後,在興修水利工程之中,龍州縣民政科撥款萬元花了兩年的時間,於1957年修成了水隴水庫;1973年水隴水利工程開始擴建,投入60萬元,建成東西乾渠共21公里(有效庫容551萬立方米)。直到今天,政府和村民還在完善著這一水利工程,讓龍泉之水造福更多的百姓。
{
【古甑龍泉】
(下文節選自新華網廣西頻道。原文出自《左江日報》;黃德尤 梁華松 著
)
早在宋朝的時候,一些文人雅士就曾被龍州的風光美景吸引,當時就曾經評議篩選,評出了以自然景觀為主的“龍州八景”,它們分別是白馬彈琴,仙岩夜月,金雞秋曉,雙鳳朝陽,雙龍搶珠,古甑龍泉,石坡霞彩,秀岑朝雲。
“洞形丹甑出,泉勢白龍如”,“石坡通小徑,池水侵晚霞”,如此美景,如今也只存在於虛幻的傳說中了。時代在變遷,隨著龍州的不斷發展,許多著名的景觀要麼已不復存在,要麼名存實亡,現在僅餘的幾處景點,也已經失去了以往的特色,因為名聲在外,一些老龍州仍對古龍州八景念念不忘。
古甑龍泉:位於龍州縣上龍鄉東北的一個山麓,水從山間石隙噴出,出水口形狀如蒸飯的甑。泉水分左右兩段,其匯合處就是古甑龍泉。傳說這泉中魚大如龍,每到清晨傍晚時分魚躍歡騰時猶如群龍戲水般壯觀,只可惜傳說歸傳說,如今已看不到此般景象了。
筆者於今年1月初來到聞名的古甑龍泉——水隴。登上水庫,彷彿來到了一處世外桃源,人間仙境般的景象深深吸引了我們。深冬的水隴湖面靜如明鏡,清澈見底,波光粼粼,四周高山陡壁,疊巒環抱,湖水倒影起伏,清幽似仙境。懸崖峭壁上溶洞相連相通,鐘乳石掛於洞壁,乾旱的湖底片片怪石突出,形狀各異,漁民在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