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裡坦武安和黑牛城開始做生意的事情根本瞞不住,就算手下人全都緊守訊息,可軍隊換裝和消費升級這些事情,只要稍微用一點心思,就能夠從蛛絲馬跡裡找到相應的證據。
石林的判斷依據不僅僅來自於鳳城駐軍的變化。
要說鳳城將領武安的手下這些日子以來,確實變化挺大。
以騎射起家的金國人馬,有一種隱隱的牧民氣質,喜歡騎馬射箭和整頓糧草,他們編成金錢鼠尾的辮子,露出大半個光腦殼子,盛夏一季,就能曬的面板黝黑油亮,堪比老農。
也就是宋金兩國承平日久,將近二十年沒有什麼大的紛爭,才開始有了不小的鬆懈。
國境邊界上的百姓,長年累月下來,也不再糾結宋金有什麼區別。
沒有什麼比活下去更為重要。
鳳城駐軍最近的最大變化,就是對百姓的態度改變了不少。
能識字的拉攏,熟悉水性的優待。
這些全都關係到和黑牛城的生意,每多一份助力就能多賺一份利益,光靠壓制肯定起不到太多的作用。
稍微施捨一點錢財,就能帶動這些人賣命的轉運物資。
這些並不需要多大的花費,相比和黑牛城交換交易獲得的財物,這點成本與它取得的效果,能讓經辦人笑的嘴都合不攏。
靠著軍隊操持生意,強力把商隊的資源集中起來,從上到下,從軍隊到商隊再到百姓,全都肉眼可見的從巨大收益裡獲得了生活質量的提高。
連新到的石林入城之際,也能感受到一二。
除了軍隊百姓的感官,石林還有來自宋國反應的情報。
一次丟掉一個百人隊,可以說是最近幾年最大的一次軍隊損失,又正是宋國為抗金名將岳飛平反追授爵位的關鍵時期,有些好戰的將領聽說了訊息之後,也都有點蠢蠢欲動了。
和平日久,靠戰功晉升的機會也少,純粹的依靠資歷,年輕一輩的領軍將領自然難得出頭,有這種機會肯定想在國境線上找點功勞出來。
不過,宋國一直以來的訊息裡,全都是宋國皇帝想一雪前恥,暗中鼓動著北伐,而朝堂大臣和領軍大將們並不熱心,甚至冷臉相向。
這也能夠理解,上一回的北伐失敗,被拉下馬來發落的大臣將領不知凡幾,雖然是皇帝一手操弄的軍事計劃,可失敗之後,這口黑鍋皇帝是不會背的。
全是手下人不給力,荒廢了大好時機,損耗了軍民性命。
而現在,誰又敢說宋國軍力上升了多少,就能穩妥的北伐成功呢?
殘酷競爭下上位的諸多大佬們,首先考慮的是如何保住自己的位置,而不是沒事找事,去賭那百分之一的機會。
這種境況,不僅宋國有,金國也有。
而選擇石林當做援軍,本就是主戰派和穩妥派爭執妥協之後的結果。
石林三十不到的年紀,按說是鐵鐵的青壯主戰派,可依靠家族勢力早早升到了千夫長位置的他,家裡族老和長輩依舊是掌權派,享受威赫權勢幾十年的家族,穩妥才是排在第一位的。
綜合了兩派特質的石林,受了長輩意志的牽扯,也心知肚明這回的特使使命,並不是一味的苛責鳳城守軍。
只允許從開封調配一個千人隊趕來支援鳳城,就是朝堂上層最終意見的體現。
若真是為一個百人隊找宋國討說法,又或者防備宋國北上,一個千人隊能起的作用並不大。
讓石林和他家族感興趣的是黑牛城的特產和生意。
從後續宋國遞交過來的情報還有武安陸續上報的情況來看,偷襲滅了金國百人隊的確實是一個叫做黑牛城的土匪團隊。
雖然讓人有點不可置信,可多方情報綜合起來看,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