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71部分

殿裡,我沒有時間去思考劉備他們走後的具體事宜,但剛才我突然想到了諸葛亮與張松的幾次會面,也明白了諸葛亮和張松的勾結,所以才這樣提醒諸葛亮我不會讓他得到荊州。他們真要打荊州的主意,那就對不住了,就算劉協,我們也一樣殺,反正對外的說詞多的是。

諸葛亮為之氣結:“你腦子動的真快。還沒想好怎麼實現你的承諾,就已經斷絕了我的一條大路。子云,你也別得意,光憑一個益州,我一樣能恢復這個大漢江山。”

我嘿嘿一笑:“既然是要鬥智,我當然要利用好這有限的幾天嘍。孔明,成都是天府之國,劉璋軟弱可欺,你們去是選對地方了。不過,你想憑藉一偏隅之處對抗中原,難、難、難。依你一人之力對抗洛陽眾傑,獲勝的希望更是渺茫。我真為你的將來擔心。”

“哼,哪怕只有一絲希望,我也會盡力爭取。你既然要與我鬥到底,我們就慢慢來吧!呵呵,我現在也希望曹操不會殺你。”

我聳聳肩,越過他向外走:“其實,你們大可在走之前殺了我呀。免得我真的不死,以後你要費更多的心思來殺我。”

諸葛亮的笑聲在背後傳來:“能與子云做對手,是我的福氣,我可不會做小人之舉。你想激我們殺你,依然是白費心思。”

我嘀咕了一句你能不能不要這麼聰明,撇撇嘴,向家走去。

^^^^^^^^^^^^^^^^^^^^^^^^^^^^^^^^^^^^^^^^^^^^^^^^^^說明分割線^^^^^^^^^^^^^^^^^^^^^^

本來在書評區已經回答了某些讀者對這兩章的疑問,可我發現,全然沒解決問題。懶得再寫,就複製過來了。我強調一點,本書所有角色辦所有事情的出發點是基於本人自己理解的三國時代的價值觀和道德觀,與現今社會差之甚遠。所有的欺騙利用,內疚痛苦都在角色的道德觀範圍內,也是能被當時社會的人們所認同的(至少我是這樣認為)。如果任何事情都是簡單的說一是一,說二是二,那才是侮辱古人的智慧。

說明:偶沒把諸葛亮和荀彧寫壞,他們做的事是有道理的。整整一部三國史,就是自認為都有道理的人在內鬥,而他們所做的事從現代眼光去看,又有幾個是有道理的?價值觀,政治觀,道德觀的不同自然會引發看書時的不同視點,我從不認為自己把諸葛亮和荀彧寫成壞人了,恰恰相反,我覺得我在努力將他們光彩的一面展現出來,那就是古人心中最為執著的忠和義。我不能說自己把三國時代的道德掌握的很好,但我的確是跳出了現代的道德觀,竭力讓自己站在三國時代來寫這本書。由於我的學問不足,文筆差異而引發大家的不滿,我只能說聲抱歉了。

再說荀彧:歷史上的荀彧是沒有背叛曹操,因為他一直渴望曹操能成為大漢的救世主,這種渴望,這個理想在他得知曹操想當魏王后徹底破滅了。而這次理想的破滅讓荀彧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選擇了自殺(我還是認為他的自殺是曹操逼得)。而我書中的荀彧,他的理想在小如提出建設洛陽,而曹操默默支援的時候,就開始了破滅,所以才有了鄴城與小如友誼上的決裂。這點,我在寫那一章的時候,用了《生死之間》的標題,細心去體會一下,不難明白我的用心,那章也為這兩章埋下了伏筆。還有一處伏筆,就是小如和荀攸對那個“明謀暗箭”的分析,雖然我設計的這個人不是荀彧,但那章中的分析已經點出了小如和荀彧之間將因為政治觀點的不同分道揚鑣。

當然,每一個章節的內容設計都有作者不同的用意,這兩章也是如此,看似我在虐待小如,實際上已經告訴你們了很多資訊,大家就慢慢體會吧!

正卷 明爭暗鬥篇 第二百二十六章 訣別(1)

明爭暗鬥篇——第二百二十六章訣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