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八十六章 扯下的皇曆

發出大片刺眼光芒,一連六門千斤炮以接近最大的射角進行仰射,把帶著尖嘯的實心炮彈轟向城頭。

數顆炮彈分別轟擊在城牆表面與城上,打碎數塊青磚,還有兩顆穿透硝煙飛向城內,不過似乎都沒有打中他們想要打中的百虎齊奔車。

即便如此,駭人的聲勢依然令站在城頭的楊嘉謨眉毛不自覺地皺了一下,都囔道:“打得還挺準。”

儘管一炮都沒打中架火戰車,但元帥軍炮兵表現出的炮術,依然令城上守軍感到神乎其神——兩門炮從一千七百步外打出炮彈,就算落在方圓五步內,都不奇怪。

但六門炮齊射,如果不算越過城牆的炮彈,還能落在方圓十步內,炮彈的落點就有點太密集了。

這種準確度對普通士兵來說準得嚇人,他們看得無非是個熱鬧,城上的明軍炮兵能看出門道,這不僅僅是炮術能解釋的,實際上炮術在這種規模的齊射中最不重要。

說白了炮口抬高几寸無非是一張尺子的事兒,墊石頭都能把角度墊出來。

標準化的炮車、標準化的火炮、標準化的裝藥和標準化的炮彈,才是達到這種射擊精度的基石,沒有這些,再高的炮術拿六門不一樣的炮,也打不出這種精準。

軍工產業標準化不是新東西,秦朝以後歷朝歷代都有,但同樣的是歷朝歷代的王朝末年,這件事它都可望而不可及。

就拿大明來說,萬曆爺剛登基那會,薊鎮的炮兵豎兩根長短不一的杆子,拿佛朗機式的無敵大將軍打實彈,指哪打哪都能打出這種精準。

那拼的完全是炮兵的炮術,因為只要炮有問題,戚少保就替炮兵殺人去了。

可擱在這時候,依照大明的軍事投入,只有遼東能做到想要什麼炮就有什麼炮,而在甘肅,如果炮兵反映炮有問題打不準,大帥楊嘉謨也只能拍拍部下的肩膀安慰:“有的用就不錯了。”

實際上楊嘉謨就在半個月前剛說過這樣的話,他們兩個甘州營帶的都是野戰裝備,登上高臺城找守城重炮,炮兵說大帥,這幾門祖宗造的炮恐怕不敵憨賊。

楊嘉謨看了看城牆上擺的嘉靖爺、隆慶爺和萬曆爺,他除了祖宗保佑之外還能說什麼呢?

左翼六門千斤炮的齊射就像一個訊號,不過片刻右翼同樣閃爍火光,六門千斤炮先後發出轟鳴,隨後正面六門炮也加入轟擊行列。

不過實際上,元帥軍在陣前的十八門千斤炮的精準確實跟炮術沒啥關係,在這個時間、這個距離,天沒亮他們根本看不清高臺城牆的輪廓。

劉承宗的炮兵只知道自己操作的火炮應該擺在什麼位置,預定的都是經過圍城半月實驗出的炮位,青磚做了炮車軌道,炮車屁股都挖坑墊石頭,只要把火炮推進軌道,屁股翹起來炮尾陷進坑裡,再用銃規一量角度正確,閉著眼打就行。

剩下的就是一千七百步距離空氣和炮彈不夠圓潤帶來的誤差了。

三陣交替的火炮持續轟鳴,給守軍帶來的震撼非同小可,元帥軍陣地上的炮兵卻打放地有條不紊。

由於固定射角與炮位,比正常野戰時的打放步驟要繁瑣許多,因此他們只按照操典一半的速度進行射擊,一刻打放五次,射速非常適合養老。

即便如此,由虎賁營軍官操作的十八門千斤炮依然整個寅時,向城頭三處目標打放炮子七百二十顆。

當第一縷陽光照在高臺城頭,包磚的南城牆處處青磚碎裂,不少地方露出夯土層,就連南牆東面的角樓都不知何時被轟塌半截。

劉承宗在硝煙味散不去的陣地上,端著望遠鏡數著被轟塌的城垛,三十三處,露出滿意笑容,轉頭對炮兵下令道:“天亮了,以壓制城頭火炮為重,順便把剩下的城垛都敲了。”

在炮兵轟然應是的聲音裡,前線傳令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