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緩說道:“主公當知道,右將軍並非是有意不幫主公,而實在是有些鞭長莫及呀,請主公想想,在頭些日子是江東孫氏的威脅無日不在,右將軍奮起餘威,帥三軍之眾平定了江東,之後不顧三軍疲敝,在戰事剛剛結束就派周瑜率軍三萬進駐新野、安眾一帶,意圖很明顯,就是要兌現諾言,想要進攻許昌以配合主公。”
只見袁紹的臉色略微緩和了一些,可是卻依然問道:“既然如此,劉琦為何不率軍進攻許昌,反而近半年了都按兵不動?”
逢紀精神略略一振,然後裝作義憤填膺一般地說道:“主公,這並非是右將軍不願率軍出征,實在是因為劉備的緣故。”
卻見袁紹滿臉不解,疑惑地問道:“玄德公?這與他有何關係?”。
逢紀繼續一臉義憤的說道:“主公誤信了奸人也。當初主公好心送他到南陽,扶植他成就功業,卻沒想到這大耳賊得了南陽之後竟然不再從命於主公,不僅不配合我們進攻許昌,反而率軍攻略關中,主公且聽他自己給自己加的封號,司隸校尉、雍州牧、車騎將軍,這擺明了是不再聽命於主公,主公當知道,鎮守南陽的關羽麾下精兵不下兩萬,而許昌卻不足五千人馬,他竟然從來沒有率兵攻取,不僅如此,他的南陽守軍還阻遏在穰縣、涅陽、棘陽一帶,分明是阻止右將軍大軍北上許昌,試問在這種情況下,右將軍如何配合主公襲取許昌?”
袁紹本來就是左右搖擺之人,聽了逢紀的話,不由得點頭稱是,然後拍案說道:“劉玄德果然狡詐,虧得我如此誠心誠意的待他,竟然如此背信棄義,實在可惡。”
逢紀見袁紹被自己說動,心中暗喜,但表面上還是順著袁紹的話說道:“其實劉備此人本來就是這樣的人,主公也不必生氣。想當初劉備依附陶謙,卻趁人之危,在陶謙病亡後奪取了徐州,後來依附呂布,卻又暗中與曹操聯合,共謀呂布,再到後來,劉備投降了曹操,卻又殺了曹操的徐州刺史車胄,奪了徐州,之後雖然在表面上依附主公,卻又說服關羽奪了南陽,如今又得了關中之地,士氣更盛,說不準日後便會聯合西涼圖謀幷州。”
“哼,賊子敢爾!”袁紹聞言更怒,然後問逢紀道:“元圖,依你說,我們當如何對付叛賊劉玄德?”
逢紀便說道:“依末將之計,我們應當先催促劉琦奪取南陽,然後再依靠他進攻許昌,如此一來,既可以報復劉備,又可以讓劉琦進攻許昌,實現與我們的戰略配合,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製造矛盾,讓劉備、曹操和劉琦在中原地區製造矛盾,我們則乘亂進佔河南之地,以圖王霸之業。”
袁紹聞言頓時大喜,當下便命逢紀攜厚禮前往襄陽,催促劉琦進攻許昌。
而逢紀到了襄陽之後,卻不再像在陽武那樣小心翼翼,而是一見了劉琦就責備道:“使君何故言而無信乎?”
劉琦呵呵一笑。然後攤開雙手說道:“本將也是無奈之舉,元圖先生應當知道,本將早在江東戰事一結束,立刻就命大軍進軍新野,無奈前方有關羽大軍阻住道路,我軍無法前往許昌,關羽之主劉備與本將一般,同為漢室宗親,又是大將軍的盟友,本將總不能率軍強行突破吧?這樣一來大將軍當如何看我?”
卻見逢紀開口說道:“這一次下官來見使君,主要就是向使君通報大將軍的決策,大將軍說道:劉備不顧同盟之義,不講信義,如今已然背叛大將軍,特意命使君率軍進佔南陽,同時配合大將軍攻破許昌,屆時大將軍將與使君永結盟好,絕不背棄。大將軍還命下官為使君獻上區區薄禮,乃是錢萬貫,絹萬匹,玉器、華服、珍玩、圖書等物若干,美女百名,還望使君笑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