飯堂裡擺了兩個圓桌,姜韶華和兩位長史坐了一席,崔渡這個大功臣,也一臉坦蕩地坐在這一席,宋淵身為尋糧種的第二功臣,也坦然坐下了。
其餘屬官舍人們,通通坐了另一席。
眾人試吃新糧做出來的食物,反應不一。
如沈木這樣的,覺得玉米餅子耐嚼耐餓。牙口不太好的聞主簿,喝著熱騰騰的玉米糊最好。
陳瑾瑜馬耀宗愛吃和大骨一同熬煮出來的玉米。盧琮偏愛和蔬菜清炒的玉米粒。
唯有楊審理,吃慣了精細的食物,此時吃玉米,頗有些不適應。勉強吃了幾口,附和著眾人誇了幾句,就悄悄擱了筷子。
“這玉米確實很好。”姜韶華對每樣食物都很滿意,笑著讚道:“做法也簡單,很容易推廣。”
陳卓捋須一笑:“再等幾日,就能知道每畝田的玉米產量了。”
……
接下來連著幾日都是好天氣。
事實上,南陽郡已經很久不下雨了。乾燥的天氣,最適合晾曬糧食。三天過後,玉米被曬得略略變了顏色,水分也被曬乾了。
再接下來,就是剝玉米了。
崔渡之前畫了一張圖紙給沈木,沈木拿了圖紙回工房,帶著工匠們在三日內做了一堆剝玉米的器具。
剝玉米是件苦差事。
姜韶華貴為郡主之尊,事事親力親為。屬官舍人們有學有樣。親衛們也紛紛都加入勞作。這麼多人忙碌了四五天,總算將所有玉米都剝了出來。
玉米棒子曬乾後送去廚房,可以燒火。
玉米粒要繼續晾曬,曬到乾透了,就能放進糧囤了。
在進糧囤之前,要稱量每畝田的產量。崔渡早有準備,分別預留了十畝田的玉米出來,分別稱量過後,一一紀錄下來。
姜韶華凝神看去。
這十畝田的產量各自不同。最多的是一千六百斤,最少的只有一千二百斤。如果平均一下,大概在一千四百斤左右。
“這是第一年試種玉米,產量不如預期。”崔渡有些遺憾:“我原本以為,每畝田至少能收兩千斤。”
這話說的,眾人紛紛為之側目。
一畝地種麥種粟,也就收個四百斤糧食。種一畝玉米,能收一千多斤糧食,產量整整翻了四倍。
四倍啊!
這就意味著,同樣的田地,種玉米能養活四倍的人口。
這是何等的功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