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半年。放冰箱裡,一年都不會壞。
想吃的時候,切塊下來,切成薄片,用油煎,加點雞蛋煎最好吃,煎軟的年糕沾白糖吃,又糯又軟還帶著稻米的清香。
打年糕,自然得用石臼,大木槌加石臼,打年糕是江南許多地方年末的一道風景。
不過年糕雖然好吃,但打起來可不容易,這東西甚至比釀酒還難些。釀酒一家人自己在家就能釀,可打年糕有的時候,卻需要全村的人一起合夥。
李超去姐姐家過過年,年底的時候,村裡要打上一個星期的年糕。
每年打年糕的時候,村裡的男人聚集到一起,抽籤來打年糕,而女人們則負責燒火,小孩子們就負責看和吃就好了。基本上打年糕是分組的,輪流來,今年這批人,明年就另一批人。打年糕和榨油一樣,都是這樣的集體活動。
聽說相爺要打年糕,家裡有好幾個老家江南的僕人自動請纓。
“打年糕可不簡單,得把握好火候。淘寶、磨粉、燒水、上蒸、翻蒸、打糕、點紅,每一道工序都不簡單的。”
說話的是家裡廚房裡的一個老廚子,專門負責給家裡僕傭餐蒸飯的。
李超聽他把打糕的工序說的這麼清楚,立馬就選了這個老頭做為今年李家打糕的大師傅。
“咱們家打多少糕?”姓蔣的老廚子得了這個任命,高興的紅光滿面。
李超想了想,家裡這麼多人,肯定得多打點,而且年糕有個好彩頭的名字,是過年送禮的好東西。李家親戚朋友這麼多,一家送點,也得不少。再說,李超還打算給下面的莊戶也送點,還有李家產業上那些合作的,也送點。
過年了,送點自家打的年糕,很有誠意。
“打個萬把斤吧!”李超計算過後,說道。
“萬把斤?”老蔣嚇了一跳,他家以前打年糕,也就打個十來斤,李相爺居然一打打萬斤。
“嗯,多打點,就當是過年禮,到時要去送人的。”
老蔣扳著指頭算了下,“打一籠年糕差不多三十斤,一萬斤起碼得打三百多籠。一個青壯家丁一天頂多打三籠左右,要打一萬斤,得好些天。”
“多安排些家丁打糕就好了,打個三四天,萬把斤糕還是打的出來的。”
老蔣頭算的是自己廚房裡沒這麼多人,如果抽出六七個人來打,一天打個二十籠,那得打上半個月。但李超算的又不同,李家人多,隨便抽個幾十個人打上幾天,就成了。
“年糕多打幾種口味的。”
崔鶯鶯問,“年糕有哪些味道的?”
老蔣如數家珍,“有桂花糖年糕、水磨年糕、八寶年糕和豬油年糕,當然也有什麼都不加的年糕。”
“每樣都弄點。”李超道。
老蔣拿了李超的命令,立即昂首挺胸的去挑選打糕的隊伍去了。李超給他放話了,人隨便挑。
“入選打糕隊的,男的給五斤年糕,女的給四斤。”老蔣得意洋洋的向大家宣佈。打糕也就三四天時間,雖然說打糕是個很講究技術也很累的活,但大家本來就是李家的人,現在三天時間能額外得幾斤年糕,豈會有不樂意的。
家裡男男女女僕傭們,是踴躍報名。
五斤年糕,能換上好幾斗的救濟糧了。
老蔣最後選了五十號人,以五人為一組,弄成了十個組。反正李家不缺臼,蒸籠、鍋這些都是有的。
被老蔣選中的興高采烈,還對老蔣大為感激,沒被選中的,不免嘆氣連連,深感遺憾,還有幾個厲害的,還要跟老蔣論理論理,最後老蔣搬出李超的名頭,這些落選者也不敢再鬧,老實下來。
打糕首先需要江南的糯米,打糯米磨成粉。
家裡有磨,有驢,這個倒不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