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嬋鬃釉謖飫鐫饈芄�┟竦南�鰲�
前往任地之前,子路來到孔子那裡,求教該如何治理被稱為“邑多壯士,極難治也”的蒲地。孔子說道:“恭而敬,可以攝勇。寬而正,可以懷強。溫而斷,可以抑奸。”子路感激地拜了兩拜,欣然赴任去了。
到達蒲地後,子路首先將當地的豪強和叛民召到一起,開誠佈公地談了一次。不是出於懷柔的手段,而是因為常聽孔子說“不可無教而用刑”,所以首先讓對方明確知道自己的意圖。子路毫不做作的坦率似乎和當地粗豪的民風十分投合。壯士們都對子路的明快闊達感到心悅誠服。
另外,這時子路作為孔門首屈一指的好男兒的名聲已經響徹了天下。“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孔子對子路的這一稱讚,也經過不少的添枝加葉在各地廣為流傳。使蒲地壯士心悅誠服的理由裡無疑也有這些評價的影響。
三年後,孔子偶然經過蒲地。剛進入領地,就說道:“善哉,由。恭敬有信。”接著走進城邑,又道:“善哉,由。忠信有寬。”等最後來到子路的宅邸前,他又說道:“善哉,由。明察有斷。”
執轡的子貢向孔子請教還未見到子路就稱讚他的理由,孔子答道:“進入他的領地,看到阡陌縱橫,廣開荒地,深挖溝渠。因為治者恭敬有信,所以人民各盡其力。進入他的城邑,看到民宅整齊,樹木繁茂。因為治者忠信有寬,所以百姓安居樂業。等來到他的庭前,看到景象清閒,從者僕童沒有一人違背命令。因為治者明察有斷,所以政事有條不紊。雖然還沒有見到由,我怎能不知道他的政績呢?”
十五
魯哀公在西方的大野狩獵、捕獲了麒麟的時候,子路回了一趟魯國。當時小邾的大夫射叛逃自己的國家,亡命到了魯國。
按當時的慣例,亡命到別國的人需要得到所在國家的盟誓,才能安心在那裡居住。但這位小邾的大夫卻說:“只要子路肯替我擔保,不需要魯國的盟誓。”所謂“子路無宿諾”,這時他的信與直已經譽滿天下了。
但是,子路冷淡地回絕了這個請求。有人問他:“這個人不相信千乘之國的盟誓,唯獨相信你一人。男兒夙願,大概也不過如此了。為何你不以為榮,反以為恥呢?”
子路答道:“如果魯國與小邾發生戰事,即使叫我死於城下,我也會欣然答應。可是射這個賣國的奸臣,如果我替他擔保,就等於我自己認可了賣國奴。能做還是不能做,難道還需要考慮嗎?”
認識子路的人聽說了這些話,都不由得微笑了。因為這實在太像他所說的話、所做的事了。
同一年,齊國陳桓弒君。孔子齋戒三日後,來到哀公面前,請求伐齊以正大義。奏請凡三次。畏懼強齊的哀公不願理會,只說:“請與季孫商量。”季康子當然也不可能贊成。
孔子從君前退下後,告訴別人道:“我忝居大夫之列,故此不敢不言。”意思是說由於自己的地位,明知沒用也要姑且說上一說。(當時孔子享受著國老的待遇。)
子路聽說後沉下了臉。“夫子所做的,難道只是為了履行形式嗎?他的義憤難道是隻要履行了形式,即使不實行也可以心平氣和那種程度的東西嗎?”
受教將近四十年,這中間的鴻溝,還是無法可想。
十六
子路回魯國的那段日子,衛國政界的支柱孔叔圉去世了。他的未亡人、亡命太子剻聵的姐姐伯姬趁機開始在政界展露頭角。
孔叔圉的兒子悝雖然繼承了父親的地位,但不過是擺設而已。對女政客伯姬來說,當今衛侯是外甥,窺伺王位的前太子是弟弟,從親緣上來講應該不分彼此;但是中間夾雜著種種愛憎、利慾的糾葛,結果她只顧替弟弟謀劃。丈夫死後,一個名叫渾良夫的出身貧賤的美男子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