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生命的快樂;因而它不是美的所在。

也許銅的要綠成翡翠;

鐵罐上繡出幾瓣桃花。

再讓油膩織一層羅綺;

黴菌給他蒸出些雲霞。

讓死水酵成一溝綠酒;

漂滿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們笑聲變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這就是死水的美麗;更襯托出它的醜陋;使人感到生命的痛苦。在這一首詩中;詩人表達了他的審美觀;這就是聞一多表達了什麼是美;美就是生命的快樂。當我們觀照死水時,死水上的油膩、黴菌、白沫,使人看到的是死水的腐朽與衰敗,正是與生命相反,看到死水,讓人直覺到生命的滅絕,死氣沉沉,引起人的強烈厭惡,臭氣沖天只能吸引花蚊,死水讓人聯想到虛無,想到世界的末日,生命滅絕了,快樂也消失了,只剩下醜陋。死水的特徵:(1)毫無生氣和活力;(2)沒有生命力;(3)僵化和腐朽。生命似水,生命如火,生命是“情熱”和“智光”的衝動,是本能的衝動,是人的意識的流動。生命是永不停息的,時刻都在運動的情熱和智光。尼采說:“世界是:一種巨大無匹的力量,無始無終,一種常駐不變的力量,永不變大,永不消耗,只是流轉易形,而總量不變,……一個奔騰氾濫的力的海洋,永遠在流轉易形,永遠在回流,無窮歲月的回流,以各種形態潮汐相間,從最簡單的湧向最複雜的,從最淨的、最硬的、最冷的湧向最燙的、最野的、最自相矛盾的,然後從豐盛回到簡單,從矛盾的糾纏回到單一的愉悅,在這種萬化如一、千古不移的狀態中肯定自己,祝福自己是永遠必定回來的東西。是一種不知滿足、不知厭倦、不知疲勞的遷化……”實際上尼采描述了生命的特徵,生命貴在運動,追求“永恆的樂趣”,在樂趣中“肯定自己”。這種生命的快樂是一種力的美,一種活力和生機勃勃的自然美。當我們觀照事物時,直覺到生命的快樂,望洋興嘆發現了事物的美,美之所以為美,就是因為美的事物能引起人感受到生命的快樂。

居約說:“美是一種複雜和更有意識的*,是一種更有理智和更帶有意志因素的*。”一事物刺激我們的視覺和聽覺等全部感覺,我們直覺到事物美時,我們就體驗到一種自發的生命的快樂。亨利.馬歇爾也認為:“美就是相對穩定的,或者真正的快樂。”可以肯定地說,美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快樂,而醜則必然引起人感知到生命的痛苦。美能使人忘記痛苦,直覺到生命的快樂,甚至會使人產生豐富的想像力,頓覺一種飛揚的感覺。徐志摩在《雪花的快樂》一詩中寫到:

假如我是一朵雪花,

翩翩的在半空裡薄酒,

我一定認清我的方向——

飛揚,飛揚,飛揚,——

這地面上有我的方向。

“飛揚”正是生命的快樂,或者說人感知到生命的快樂時,就會產生一種飛揚的感覺,活力無限,激情四射,想像力豐富,直接達到自由的境地。而死水只能使人絕望,使人難以感知到生命的快樂,人觀照死水時,直覺到一種沉重感,不可能像看到飛舞的雪花時產生一種飛揚的感覺。

第七章 《死水》一詩的意義:生命的快樂 第三十節 詩歌的形式與快樂的方式

生命的快樂總表現為一定的形式,正如快樂有不同的形式一樣,生命的快樂,其形式也多種多樣。生命的快樂的形式又如詩歌的形式。分析詩歌的形式,我們可以體悟到生命的快樂也有它最好的形式。

詩歌的形式不外乎自由體和格律體兩種,詩歌是自由體好呢?還是格律體好呢?聞一多追求生命的快樂,反對僵硬腐朽的死水,聞一多崇尚自由,但在詩歌的形式上,他有獨到的看法,他選擇了格律體的詩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