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抵上來的人亂指揮,但是也怕得罪這個劉賢直屬。
畢竟人家才是劉賢的心腹,人家接觸劉賢的機會比自己這個小郡臨時郡守可多多了。
“諸位,益州人馬遠來,劉蕩寇之命,令我等堅守漢豐即可,我等不必理會。”王威說回對待城外人馬的基礎策略,又開口對魏延道:“文長,漢豐城小,且你麾下蠻兵也不宜入城,且令你領本部人馬駐與城外,一切機要,可自定之。”
的確,漢豐小城,魏延的直屬又是沙摩柯的五千蠻人。把魏延放在城外,與城內互為犄角,如果魏延覺得有戰機什麼的,自己定奪,他也不算駁了劉賢的面子。
無論是軍事上,還是政治上,王威這一手都表現的可圈可點。魏延出城自理軍務,少了王威掣肘,當然也很高興,出列答喏。
且說回婁發,婁發前番放走了劉賢,但是尚不自知。領了前鋒來探漢豐,一連探了兩日,都沒有得到太多有用的情報,只知道文聘被王威換帥了。另外還有一部駐於城外,打了魏姓旗號,應該就是劉賢的帳下司馬,不過看營寨佈置和兵員質素,像蠻兵多一點。
這會法正也到了漢豐西,得知了漢豐換帥後開口道:“文聘在江州尚有舊部,調去江州以作守成,確為良策。不過劉賢也太看不上我等了,王威此人,雖是穩重有餘,亦難敵我也。”
他心中盤算一陣,開口道:“婁發聽命,你等明日領人前往漢豐搦戰一二,探一探這個漢豐城下荊將本事。”
婁發領命,法正又道:“興霸,沈彌可有降意?”
“額...”甘寧一時語塞,打仗前他和沈彌多有通訊,自益北對益中宣戰後,就只有他往沈彌處送信,沒接到沈彌的回信過了。只聽說沈彌暫時在魚復為王威做後勤,另外統領巴東各縣人馬在魚復做防禦。
漢代重孝,但也很重忠。大部分武將一般性不會選擇投降,尤其是兵團的長官。而會投降的武將也會給自己找個理由,比如上級不仁,那就自己不義。或者上級沒有眼光,不重視自己,才會選擇揭杆反叛。
比如甘興霸自己,正史上先是跟著劉璋,後來跟過黃祖,最後才跟的孫權。沒有人會說甘興霸不忠,因為前兩位不算重視他而已。而為什麼同樣多事主公的呂布總是被罵貳臣賊子呢?因為丁原和董卓其實是重視他的,在重視他的情況下反被其害死或者反叛,這才能說是不忠。
比如許攸,在提出的計策被袁紹否決後,家人也因為犯事兒被審配逮捕,他才會選擇在官渡之戰反水袁紹。
事實上這裡面又有一個概念,比如張合高覽,或者張遼文聘,這種在正史上也被諸侯倚重,也先後事二主的。說起來他們也不會被說不忠,是因為他們效忠的人被殺或者被收編,所以才會選擇投降。
再舉一個例子,馬超的好下屬龐德,龐德先隨馬騰後隨馬超。在漢中被破後被曹操收編委以重任,到後來被關羽圍殺,關羽還以他堂哥在益州,問他願不願意投降,他選擇了赴死。
明明自己的老東家、堂哥都在蜀漢,龐德過去不僅能偷生,還能全家團聚,他還是選擇赴死呢。咱們說一方面他還有四個兒子在曹魏,另一方面也是有此考量。
所以咱們再說回沈彌,荊益之間打仗了,沈彌就不再跟甘寧回信,更別說要投降甘寧了。因為武將本身就講究這個氣節,別人重視自己,不以自己降將的身份看輕自己,自己還反水,也太不講忠義了。
尤其是曾經為過賊的沈彌,某些方面上來講,其實更重視忠義。
所以甘寧給沈彌寫信,讓他投降,其實他自己也是不太積極的。逼自己的當年的同僚手足做不義之事,擱誰誰願意幹啊。
“哼,益賊沈彌,倒還有幾分忠義在身。”法正冷哼一聲,不再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