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將其引入經典之中,於是鯉魚就成了道家敬仰的聖物,神聖不可侵犯,還稱之為赤暉公。

通道教的人,是絕不會吃鯉魚的。

當然,道教在唐興盛,還是在玄宗時期,在此之前,道教也還沒有那麼的興盛。連皇家也不過是拉了老子李耳做祖宗給自己臉上貼點金而已。

吃鯉魚當然是沒有問題。

李世民就很喜歡吃鯉魚。

詩經裡甚至有詩云,豈其食魚,必河之鯉?豈其娶妻,必宋之子?意思是說,難道吃魚一定要吃黃河裡的鯉魚?難道娶妻就一定要娶宋國子姓貴族的姑娘?

這詩裡透露出來的,正是當時春秋陳國吃魚的風氣,以黃河鯉魚為最好。

一直以來,鯉魚都是酒宴上的美味佳餚,還是人們送禮的珍貴禮品。

拎兩尾黃河鯉魚去走親訪友,那是倍有面子。

連孔子當年娶妻生子,兒子叫孔鯉,都是因為魚昭公聽說孔子生了兒子,派人送去了鯉魚恭賀,於是孔子直接就給他兒子取名孔鯉。

鯉魚吃法多樣,最貴重的就是黃河大鯉魚,越大越好,然後最流行的吃法就是魚膾。李家田裡的鯉魚不大,這種鯉魚跟條大鯽魚似的,直接烤著吃,或者用來醃製是很極佳的。

蕭瑀拿桶給李世民裝好那三條魚,裡面還裝了些水。

李世民看著桶裡三條鯉魚,充滿成就感。

大家輪流罩魚,網魚,一會功夫,總算人人都收穫了好幾條。

提著自己的收穫,皇帝宰相們都很高興,雖然一身的水,還有好多泥巴,但依然很開心。

路過田邊水渠,李超停了下來。

“怎麼?”

“陛下,這裡有好幾個黃鱔洞,有黃鱔。”

黃鱔可是好東西,不論是切片炒,還是直接整條的炒成一圈,都是很美味的。黃鱔肉帶著甜味,鮮美,而且還很補。

就是沒有鱗,看起來跟條蛇似的。一些大的黃鱔有超過一斤的,甚至有兩斤的,這種黃鱔以前也稱虎皮鱔,或者黃皮鱔,頭很大,而且很兇,會咬人的。李超小時候在外婆家玩,有次雨後,有虎皮鱔從水溝裡跑到路上來了,李超伸手去抓,右手食指虎口處就被咬了一口。

而且咬了還不輕口,李超就一路哭著,一路甩著,帶著那條鱔魚回了家。然後外公拿炭火一碰,它就鬆口了,那條鱔魚整整一斤多,外婆把它剖開剪成段,鱔魚辣椒炒了一大盤,吃的李超深深記住。

後來李超跟著表哥們也學會了在田裡扣黃鱔,認黃鱔洞,認黃鱔路。基本上,後來他都能一眼認出哪是新鮮的黃鱔路和洞,也學會了扣黃鱔的技術。

李超站在邊,先左右看了一會。

一般來說,黃鱔會在水田或者溝裡打洞,他們的洞會選在很鬆軟的田埂上或者田裡,有進洞,肯定就有出洞,而且洞口肯定會有路。

路就是痕跡。

“這裡肯定有一條黃鱔,而且是一條大黃鱔。”李超信心滿滿的道。

“你這麼看兩眼就確定有黃鱔?朕不信!”李世民覺得李超在吹牛。

李超哈哈一笑。

摳黃鱔,那首先得經驗豐富,老光老道,一眼就能看出黃鱔路,順著路就能找到洞。當然,找到黃鱔只是第一步,最重要的還是懂得摳。

要不然,你發現了,也摳不到。

黃鱔可比魚難捉的多,真正的滑不溜秋的。

“看我的。”

李超走到那洞口,伸出手開始摳一邊的洞,然後一隻手放在另一個洞前,張網以待。

慢慢的摳了幾下,扒開了洞口的草,李超打草驚蛇,故意一下下的捅著那個洞,驚動黃鱔。

直接掏洞,想在洞裡捉黃鱔一般較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