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早在當年遼景宗時北宋伐幽之後,蕭綽便已經開始致力於對遼國軍事實力的培養她不但將遼國最出色的將領耶律休哥、蕭道寧等人派往與宋相鄰的邊境鎮守,更授意他們一切皆以對宋抵抗用兵為宗旨做各項準備因此,他們早已成竹在胸蕭綽對治下將領十分優遇,遼國名將耶律斜軫就是其中最好的例子——統和元年八月,在蕭綽的安排下,遼聖宗耶律隆緒當眾與耶律斜軫交換了弓矢鞍馬,結為生死之交——和將領臣子做這樣的結交,北宋的皇帝是萬萬做不來的
於是,蕭綽以耶律休哥抵禦東路宋軍曹彬一路,又以耶律斜軫抵禦西路宋軍潘美、楊業一路,自己則親自帶著韓德讓和兒子遼聖宗趕到南京,與耶律休哥協同作戰
就在這年五月,蕭綽親披戎裝上陣,一面率兵在正面與曹彬對陣,一面派耶律休哥包抄宋軍後路,阻斷水源糧道終於在五月形成夾攻之勢,使得宋軍轉勝為敗,死傷慘重,竟致於使得易州之東的沙河被屍體所堵塞
曹彬所部的大敗,影響到了原本一路取勝的另兩路宋軍蕭綽因此得以騰出兵力,轉向西路宋軍遼帝和太后親徵大勝的訊息,極大的鼓舞了遼軍計程車氣,而宋太宗連忙下令全線撤退撤退的訊息則更影響了宋軍計程車氣,使西路軍一路連吃敗仗
七月,西路宋軍終於退至代縣一帶宋名將楊業審時度勢,認為遼軍勢頭正勁,不能硬拼,再者皇帝已下令撤退,也應該暫避其鋒芒然而同率西路軍的潘美和監軍王侁卻欲爭功,更因楊業乃是北漢歸宋的降將,而斥責他為膽小怕死順州團練使劉文裕早已對楊業妒忌萬分,這時也隨聲附和、步步緊逼身經百戰的楊業不堪受辱,負氣進攻朔州結果正中了蕭綽所設的圈套,陷入了遼軍的埋伏之中當楊業按事先的約定,退至陳家谷口之時,更大的打擊在等著他:主將潘美原本是帶了主力來接應的,但是監軍王侁怕讓楊業搶了頭功,催逼著潘美將伏兵帶出谷口,想要趕到前線去爭功,在半路上得知楊業戰敗的訊息後,真正膽小怕死的王侁卻又立刻帶著潘美和兵士逃之夭夭了
悲憤填膺的楊業突圍不成,便命部下各尋生路然而部屬無一人願做逃兵,都誓死相隨,最終包括楊業的兒子楊延玉在內的所有部屬都全數殉國,楊業本人也被活捉,悲憤之下絕食殉國
楊業是公元979年隨北漢國主一起歸降北宋的,他為北宋立下了極大的功勳,卻被一個根本不懂軍事的&ot;監軍&ot;葬送了性命宋太宗對楊業的冤死感到非常惋惜,追贈他為太尉、大同軍節度使,並將王侁撤職查辦、潘美降職但可悲的是大宋朝廷並不以此為鑑,對於國家的強盛和政權的佔有,老趙家選擇了後者為了扼止將領謀反的可能,此後更多的監軍陸續有來,限制著將軍們的治軍方略,使大宋一步步淪落為一個文弱的國度
說起來,楊業可謂是遼國的死敵之一遼景宗乾亨二年(公元980),遼國曾經派十萬大軍南下攻宋雁門關,當時楊業只有數千兵馬守關,但是他靈活運用策略,不但取勝,而且搶挑遼國駙馬蕭多羅,取得了&ot;雁門關大捷&ot;,使遼人聞風喪膽,稱為&ot;楊無敵&ot;蕭綽雖然對楊業視死如歸的軍人氣質非常讚嘆,但是為了鼓舞士氣、進一步擴大勝利,她仍然下令將楊業的頭顱割下,裝入匣中,傳送邊關各地
楊業頭顱的四處傳送,對於親眼見過他的將士來說,無疑確證他是死了這訊息使遼軍士氣大振,而宋朝守軍則大受打擊,未曾對敵便已經失了信心,在遼軍的猛攻之下,無法守住已經奪得的土地,使得遼國順利地收回了所有的疆土
宣揚遼國國威的目的達到之後,蕭綽下令在古北口為楊業修建祠堂,四時祭祀不絕
雁雲大捷是宋遼之間具有轉折意義的一場大戰役,從此以後,遼國改被動為主動,而宋朝卻改主動為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