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9部分

“對他們行仁政不過是讓他們吃不飽餓不死,而且隨著人口繁衍,小農數量會越來越多!如果現在不走出去,20年後就有五萬萬、六萬萬小農,靠漢地的十二萬萬畝土地,是無論如何都養不活的!”

這不過是個簡單的算術,12億除6億,就是人均2畝田,現在的畝產量不過三百來斤,還要風調雨順,而且還是原料糧,還沒有扣除種糧,可能還有水分……這點兒糧食就算不交租子也不大夠吃,況且皇糧國稅總是要收的,剩下在農民手裡的,又要打個折扣。想要豐衣足食根本是做夢,如果遇上什麼災荒,恐怕又要餓殍遍野了。

而且小農經營在規模化、機械化的大莊園農業面前,根本沒有一點競爭力!現在大農業已經在東北、蘭芳和中原內地以不同的形式出現了。根據東北開發公司的報告,由於大批集體農莊莊園壯丁被徵發,使得“租地農場”在東北的土地上迅速興起。由於集體農莊土地是禁止出賣和轉租給莊外農戶的,所以不少無力耕種的農戶就將自己名下的“份地”轉包給同莊的其他農戶,或者由農莊本身承租,使得東北農莊的農業經營規模進一步擴大。而在蘭芳,更多的則是資本主義的大農場的發展和興盛,這些農場主要種植經濟作物,收益相當良好。在大明內地,則是地主、富農向農場主轉變。

如果不出意外,數十年後,大明帝國可能會出現2億農村人口耕種30億畝以上的土地,供養4億甚至更多的城市人口的局面。再往後,還會出現幾千萬農業勞動力供養十億甚至更多城市人口的情況。就和後世的美帝差不多,不過實現土地集中的過程,必然伴隨著大批中小農戶的破產……

想到這裡,朱濟世嘆了口氣,看著左宗棠,“左相,朕覺得你把憲政和仁政弄混了,我大明要行的是憲政,要培養的是國民的公民意識,而不是行得過且過的仁政。”

仁政是得過且過?左宗棠頓時直搖腦袋,這朱皇帝的腦子到底裝的都是什麼道理啊?

朱濟世沉默了片刻,然後又嘆口氣道“憲政也好,公民意識也罷,本意都是為了哄騙老百姓上戰場去為國捐軀的!現在咱們靠軍祿田凝聚軍心,所以明軍才能有比擬列強陸軍的戰鬥力。可是當軍祿田無法實行的時候,大明又要到哪裡去徵召數百萬不怕死不畏險的將士呢?唯有讓大明臣民變成公民,讓他們自以為大明天下有他們一份才行!”

“既讓老百姓自以為有天下之一份,又不行仁政以慰民心,這不是取亂之道嗎?”左宗棠皺著眉頭反問道。

“憲政民主本來就是取亂之道!”朱濟世掃了左宗棠一眼,冷冷道,“咱們中華自古以來就講‘為民做主’,而憲政和公民則是以民為主,焉能不亂?”

知道亂你還要用這法子?左宗棠心裡面直搖頭。

“不過亂也不是眼前的事情,而是將來的事情。”朱濟世頓了一下,又道,“憲政和公民意識一定要實行的,否則下一次就是俄國人打敗我們了!不過憲政和公民意識,也不一下子就能養成的,也不需要一步到位,可以慢慢推行。首先是加強教育,要培養有公民意識的青年,青年是國家的未來,他們有了公民意識,國家才會……才會強大!其次是逐步放開選舉權,先讓納稅超過一定額度和立有軍功的國民投票選舉地方公局委員和立憲議會議員,這個事情已經開始推行了,不過還很不成熟,需要效仿歐洲制度進行完善;再者就是司法改革……這個還需進一步考察歐洲的情況,才好確定方向。”(未完待續……)

第948章 倫敦還是臭的

夜色漸漸地籠罩在了大不列顛的首都倫敦上空。靠近泰晤士河的道路上,全是一堆堆剛剛下班的船廠工人和碼頭工人。附近工業區的紡織廠還在繼續開工,高大的煙囪上黑煙瀰漫,煤灰粉塵飄散在整座城市的上空,讓天色永遠是灰濛濛的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