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風域雖為中等勢力,但在各域中仍非頂尖存在。”
“他們竟然敢於入侵,足見鬼族給予了他們挑釁的勇氣。然而,我確信,東域的其他強國有能力進行反擊,即便是聖境強者,也難逃我東域的制裁。”
鄰近外域的強國不可能不用聖境強者,畢竟他們的文化演進已長達數萬年,聖境的氣運儲備充足,只是相對有限。
這一點,贏耀早已洞察,只是未公開提及。
李斯言道:“帝王,東域並非外界所推測的那般缺乏聖境強者。每個國家都有大羅修士,大型國家甚至擁有大羅圓滿,涅盤境也不在少數。
強國最少都有涅盤圓滿坐鎮,暗藏的實力可能包括聖境。”
“只是他們的聖境數量不多,故此有所保留。”
“而對於列強來說,聖境的數量應該在兩位數以上。”
“正是由於與我大秦的貿易和合作,列強的實力提升了數十倍。”
諸葛亮等人對李斯的話深信不疑,原因在於這是基於大秦帝國氣運的推算。
大秦的運勢強勁,太上皇僅需調動一絲輕微的運勢,便可輕易晉升聖境。
其他帝國儘管遜色,但至少也有帝國百分之一的氣運底蘊,因此培養出兩位數的聖境並非難事。
張居正淡笑:“異邦太過囂張,我國只需鞏固內部經濟即可,邊境保持一級備戰態勢即可。”
龐統則笑道:“他們雖然強大,但我們並未結成軍事聯盟。”
“我們之間的關係更多是經濟夥伴,他們的安危與我們無甚關聯。”實際上,到場的多數人都明白其中的微妙之處。
諸葛亮感慨道:“戰爭是必要之舉,但並非現在,畢竟我大秦仍是發展中的力量。”
“別人稱我大秦為東域霸主,實則時間尚短,有待證明。”
“雖然我們可以提供財政和軍事上的支援,但這已是我們的極限。”
“帝國的資源並非無窮無盡,每一筆收入,無論是技術轉讓還是辛勤積累,都顯得尤為珍貴。”
“相比之下,那些依賴外域的國家,他們才是享受著豐厚的利益。”
這話從諸葛亮口中說出,似乎是在暗示帝國的艱難處境,但實際上,所有人都明白,帝國的財富遠超表面。
諸葛亮怎麼說,外界的反應如何,對帝國來說並不重要。
就連寇準、王綰這樣的重臣,也願意傾聽他的見解,只因諸葛亮的口才卓越,善於化繁為簡,混淆視聽,讓人深感他的付出之大。
對於東域各國來說,諸葛亮的威望無人能撼,他們只能默默接受。
東域萬國皆知諸葛亮的能力,卻無法反駁他的觀點,因為大秦對外的經濟資料,都是經過精心篩選的。
內閣和大都督府聚集了帝國的真正精英,如王佐般的人物,他們共同負責外交事務。
白起,作為軍事首腦,通常保持沉默,專注于軍隊事務;尉繚則負責制定戰略,是軍方的次席人物。
其他的成員,例如王翦、蒙恬、徐達、李信、楊端和等將領,都是各自領域的領軍將領。
郭嘉建議:“陛下,臣認為當戰事逼近國境,才是帝國出兵的最佳時機。
防範於未然,這是陛下的智謀,也是尉繚大人的執著所在。”
帝國的應對策略早已成竹在胸,只需選擇最適合的執行。
郭嘉、賈詡、陳平、龐統等人都深度參與了決策過程。
劉基主持戰略部,負責細緻規劃,尉繚補充道:“千年來的和平,不意味著我們忽視了外部威脅。”
“我們的戰略基於現實,具體的戰術行動由劉基大人主導,已預備了多套方案,視情況靈活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