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1章 拿到手的才是真東西

集裝箱這種東西白守良肯定不陌生, 忙著定製和安裝太陽能裝置的他哪裡顧得上這點細節。

再說黑牛城所轄的百姓,除了工程隊伍和開荒墾田比較消耗人力之外,其他地方的人力分配遠大於真實需要。

也就是黑牛城新建範圍較大,各個地方百廢待興,又新增了不少新的行業和部門,才將一些年輕的人力資源安排下去,剩下的,就靠海量的轉運裝卸任務來消耗勞動力。

碼頭的工作量在白雲鎮排得上前幾名,在這裡找活務工養家的百姓自然不少,有一把子力氣就能賺到一家老少的生活費用,自發形成了不小的勞務市場。

安排的轉運和吊裝裝置只是為了方便裝卸,具體的分發搬運靠的還是人力居多,黑牛城也沒有在這方面多加投入,關注重點只在於秩序管理上。

集裝箱的出現,還真是本土商行自發出現的事物。

原本為了便於搬運和裝卸,有很多麻袋和木箱,因為全靠人力搬運,自然沒辦法做的很大,大致保持在兩個勞力能夠搬運的大小重量。

可黑牛城早就在多種場合推廣了吊裝裝置。最開始工程部用的最多,用來搬運石頭和混凝土裝備,在工地上用熟悉了以後,逐漸擴充套件到其他需要轉運的場合。

白雲鎮碼頭新建的時候,充分考慮了吊裝和滾軸運輸渠道的配合,雖然大部分充裕的設計暫時根本用不上,但仍舊不能不說,現在的碼頭是起重裝置用的最多的的地方。

礦石和石炭運用了半機械化的傳送帶裝置,其他規整的貨物,有了起重吊裝的協助,至少,從船上到棧臺這一步裝卸,簡便了許多。

使用起重裝置吊運一個鐵製的方形貨架到船上,船上的搬運人員將貨物轉到框架裡,然後再用起重裝置將裝滿貨物的框架吊裝到碼頭棧道上,開始轉運和分發。

然後有人就突發奇想:為什麼要裝運兩遍,直接運走不就好了?

有電動貨車和改裝過的大型畜力貨車,這種想法並非很難實現的事情。

主持碼頭業務的負責人是來自工程部的主管,聽取了相關建議之後,也拍板做主,用空閒的棧道試一試。

也就是白雲鎮碼頭預留了大量的貨運空間,做這些事情不會干擾正常的裝卸任務,再加上這點改裝和測試,花費不了多少金錢和時間,才得以有這個機會能夠現場測試。

這種需要調動碼頭裝置配合的,肯定比一些微末細節的小改小革花費大的多,可一旦成功,帶來的改進前景也更為可觀。

實驗很順利,幾組木質和地鐵製的貨架輪番實驗,終究是鐵製的更勝一籌。

得益於黑牛城鐵料的豐厚,價格上更有優勢,推廣鐵製貨櫃的事情才有了成本上的保證。這之後,就是載重量和船體船型的配合問題了。

終歸是越大的船對這個東西的需求越大。

小船載重量有限,所謂的卸貨時間對他們影響並不大,而大船,多一天少一天的卸貨時間,積累起來關乎著一個月能多跑幾趟的問題。

能多跑一趟,自然就能多賺一道錢。

作為碼頭革新較大的一項創新,這個獎勵通報匯總到白守良這裡的時候,讓他著實有點意外。

這些獎勵自有評判標準,說不上多麼完美,終歸是有所依據。

匯總到白守良這裡,是為了讓他再篩選一遍,有些東西看著不起眼,可影響力不是這個時代的人能夠準確把握的。

就如同這個集裝箱。

參與的人和評獎的人只看到了集裝箱對裝卸轉運效率的提高,可白守良知道,這種東西一旦實現,關乎的不僅僅是碼頭裝卸,還關係著一整套的配套設計。

這是一個系統性的問題,若真是胡亂制定,後面很長時間可能都會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