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元宵節,天氣普遍的轉暖,有些冰凍的河水裡,薄薄的冰稜也隨著越來越多的貨船激的支離破碎。
黑牛城的石炭生意卻沒有隨著天氣的轉好而減少,反而因為戶外開工狀況變好,貨物進出量明顯的增大不少。
石炭在黑牛城可不僅僅是過冬的燃料,還是鍊鐵的大宗原料,燒出的爐渣礦渣這些玩意,更是修路鋪路的好材料。
藉著貿易往來的車隊越來越多的機會,鳳城這邊早就商量著,請黑牛城幫忙把這中間的路修一修。
白雲鎮的位置太偏,原本就是和荒無人煙的丘陵溝壑地帶,現在的路,都是摸索著慢慢趟出來的。
也就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花費大量人力修這玩意,有點浪費,本就人力不怎麼充足的鳳城,不可能按照黑牛城的那種搞法。
無論是質量還是速度,都與黑牛城的工程隊沒辦法比。
少了不少基礎建設任務的工程隊,劃撥出一些小隊開始接外面的活計。
帶著一些簡單的裝置工具,也遠比人力迅捷的多。
往東確實需要一條大路來補充河道運輸的不足,但黑牛城也不可能把水泥這種物資用在無窮無盡的修路上,只把不斷產出的石炭渣和鐵礦渣用在鋪路的工程上,物盡其用。
工程隊在城外施工,還肩負著勘測地形的任務。
未來,順著這條路,再鋪鐵軌就容易的多了。
隨著黑牛城工業機器的開動,河道上三座突兀的水泥墩子也開始繼續施工,高度和厚實的寬度不斷延伸,直至開始安裝鐵索。
三座巍峨的橋墩,把淮河分作了兩段,一邊將近兩百米的距離,要做普通的橋樑,只技術上就能把黑牛城的幾位二把刀技術人員為難致死。
光是幾百米跨度的自身重量,就能把大多數方案直接剔除。
不得已,白守良只能選擇最穩妥的加大橋墩和懸索結構。
靠懸索,編織出幾道足夠人馬有限通行,又能兼顧減少自重的情況。
鋼絲繩索,自然是系統出品,先用細的搭出骨架結構,在逐漸替換成粗的用來承重和固定。
三十六根懸索鋪設上去,加上一些細密的連線件,再鋪上網格狀鋪板,一座在微風中會輕微擺動的懸索橋就正式建成。
這是淮河上,第一座懸空鐵索橋。
建成之日,終於將黑牛城在淮河南北的兩座城鎮連線了起來。
這座橋,北面是白雲鎮的碼頭最西面,南面是黑牛鎮的碼頭中央位置,全都包圍在黑牛城的勢力中央。
黑牛城自己人馬通行並不繁瑣,外人想要透過這座橋樑,就得按照黑牛城的規矩審查和限制。
除了能夠簡單通行人馬的懸索橋面,在他兩邊,還留有寬闊的地方,能夠安裝索道系統。
這就是黑牛城準備用來做運輸的滑道運輸裝置。
“終究是被他們做出來了!”
心中早有預備的程安將軍和白文棟,受邀參加了黑牛鎮大橋的開通儀式,走在有將近五米寬的懸索橋面上,除了驚訝就是擔心。
雖然依舊是懸索橋,但用了不少連線件的全金屬橋面,在不怎麼起風的條件下,並行透過七八匹馬也不在話下。
四百多米的距離,橫跨宋金兩國的國界線。
未來,河道不再是天險可憑了。
“他們不怕麼?這玩意只要出來了,兩邊的人恐怕都不會甘心留在這樣一個小鎮子裡吧?”
“你覺得他們想不到麼?他們會怕麼?”
本身就是準備時刻防禦壽州前線的安豐軍前營,程安意識到,今後的防禦將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有人能一天之內架設人馬都能通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