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牛城好打交道嗎?
從武安的角度來看,黑牛城的對外態度有張有弛,說不上友善,也談不上兇惡。
最開始的遊騎探馬接觸,損失了幾個人手,那是試探之下沒有把握好分寸,被遠端弓弩佔了先機。
後面來來回回的交手,只能說遠比一般的土匪厲害得多,戰力勉強跟宋國的精銳有得一比。
可要說兇惡敵對,也算不上。
不算去南岸丟掉性命的百人隊,後面來回試探折騰損失的手下,並沒有影響後面互相瞭解之後的交易。
人家對宋國和金國的人都是差不多的態度,屬於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態度。
有生意就做,有合適的交換就認真估價,既不佔多少便宜,也不當莫名其妙的冤大頭。
雖然,黑牛城在淮河南北各築有一城,收集的流民百姓多達數萬,卻總是窩在自己的小圈子裡種田玩耍的樣子,還真沒有主動出來找過什麼麻煩。
人家有自己玩的底氣和底蘊,更不缺惹急了也能上陣殺人的勇武和裝備。
武安多少摸到點黑牛城人馬的脾氣。
那是一種純粹商人的氣質,不涉及到底線原則的時候,一切按照價格來說話。
藥材多少錢,皮毛多少錢,馬匹多少錢,東珠多少錢,糧草多少錢。
幾乎所有物資都按照市場價格標註清楚,明碼標價,公開的招募合作者。
有黑牛城日報和大宗交易中心的價格資訊情報,那種強買強賣,操控價格的手法,還有利用身份地位搞些特殊手段,這樣的機會還有,但已經不多了。
只能靠著機敏和運氣,在比較小的範圍內操作一番。
還有操作空間的,就是渠道了。
石林和武安打著鄉鄰的名義,一番商議之後,石林負責從開封府拉來更多的商隊,武安負責打點和安排本地的週轉,眼看著財富之路就將波瀾壯闊的展開,兩人就著黑牛城的烈酒,關係迅速的拉進,就差拜把子成兄弟了。
另一邊,白雲鎮的碼頭貨物吞吐量大增,內部的道路轉運預留了大量的機動空間,分配給鍊鐵工廠的地塊,已經開始小批次的除錯精煉生產線。
有裝備部和陳家建合力鐵城的經驗,轉到白雲鎮的工廠選在下風靠近河岸的地塊,有了淮南石炭和鐵礦石的輸入,鐵料的小批次出產迅速的將建築上的消耗補充了上來。
白守良和幾個頭領看著最近的大額交易明細,開始迅速的將白雲鎮的開發重點從開拓防守轉到生產建設上來。
南邊補充的石炭和鐵礦石,只能發揮出以前鐵城不到半成的數量,卻也遠超當前一個普通府縣的產量。精煉鐵料產量多,用處更多,白雲鎮最外圍的支撐立柱和哨塔,全都用了不少鐵料在其中充當筋骨來加固。
還有鐵釘、斧錘、農具等等鐵器,都遠比一般的地方更為普及。
“北邊的鐵礦資源還是要利用起來!”
和武安的交易物資數量遠比南邊少的多,有廣勝軍的經驗和帶動,南邊知道黑牛城在乎的物資是什麼。
藥材、皮毛等等東西南方本就不多,除了偶爾再搞點特殊瓷器、古董之類,已經把目光轉向了大宗消耗性的物資。
比如石炭和鐵礦石。
這些東西價格不高,可數量完全不是其他貨物能夠比擬的。
只要有一個合適的礦場,完全就是挖出來就可以賣錢,所有難點只在於運輸而已。
淮南的石炭場歷史久遠,零星開採從前朝就開始了。只不過,用量不多,平常用起來還有難聞的氣味,甚至含有弄不清楚的毒性。
若不是實在沒有辦法,很少有人會用這種石炭。
最多的去向就是鍊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