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41部分

整個移民、安置與東北開發,全都由審計司主管,各州縣修路、築城、水利、軍事等工程,從立項到稽核到拔款到監察,都由他們主管。

審計司委員會調入了多達上百名官員,專門統籌這一工作,防止了事務的混亂,保證了整個龐大的移民安置和東北開發計劃的順利進行。

因為有了這個審計司,地方州縣與唐朝其它的州縣相比,特別是屬州的權力,大大降低。不但失去了藩鎮內的大部兵權、以及司法權、如今又失去了財權。

登州的審計司衙門,每天都有十六州一百縣的辦事吏員們守在這裡,上報審批專案,爭取資金。

元帥府有錢,但是一面要維持龐大的軍費開支,一面還要支撐這巨大的移民安置以及東北開發計劃,自然不可能所有州縣一視同仁。如此一來,要爭資金,就使得審計司衙門每天都是戰場一般。

為此,李璟與李讓商議幾次之後,最後將原來的錢莊更改為東方銀行,並第一次發行了東北地方債券。

債券這種東西,李璟和李讓仔細的解說了一遍之後,長於經營的李讓立即眼睛都紅了。最後還是李璟保守起見,第一期東北債券發了額度為三千萬貫,為五年期記名債券,年利率為百分之五。三千萬債券五年之後,李璟要支付的利息是七百五十萬貫。

雖然這筆利息不輕。但李璟認為還是可行的。畢竟。國債是後世通行的一種財政方式。

定下三千萬貫這筆數字。李璟也是考慮了許久。唐朝富裕時,朝廷一年的兩稅收入也就三千萬貫,當然還有幾千萬石的粟沒算進去。

唐朝其實也是這種借債,不過不是發行債券,而是朝廷沒有錢的時候,直接向富室強行借錢,唐朝中央幾次強行向長安地區富戶借錢,都是借財產的十分之一。有些類似於一種財產稅。但朝廷的這種舉措,卻是不得人心,往往惹得天怒人怨。

李璟搞債券,自然不能這樣來。

他的東北債券是自願購買,買債券還有百分之五的年利率,同時,李璟還向購買了的富戶們提供一些稅務上的優惠規定,給予一定額度的減免。

當然,李璟推出最具誘惑力的還不是利率和減稅。

登州城的最內城,原老城東大街。

如今的登州城一再擴建。而最老的這登州城也經過全面規劃改建。新改建之後的老城區,完全成為了寸土寸金的貴族區。這裡有最豪華的高官府第。也有家財十萬百萬貫的鉅商。這裡的幾條街道,甚至都是禁止馬車等通行的商業步行街。

整個東北道最好的商品都在這老城區裡,各種各樣的商品這裡都有,而且幾乎全是那些名牌店鋪。

在這片貴族區中,東區是東北道高官們的集中住宅區,而西區則是那些鉅商們的住宅區。這些商人多是些海商,個個鉅富無比。其中劉宅在西區佔地極廣,宅子的主人劉守業便是在登州也極為有名的大海商。他手下有一支百餘艘的遠洋船隊,專門跑登州到隊拉伯和拂林(東羅馬帝國,也就是拜占庭)和波斯等地中海國家。

靠販賣登州的玻璃、白酒、香水、棉布、冰糖、白砂糖以及南方的茶葉、絲綢、瓷器等到西方,再帶回西方的各種物色商品,他賺的盆滿缽滿。特別是自登州發明了海上用的羅盤、千里鏡和改進了水密艙技術後,再有登州生產的這些蔬菜水果罐頭,使得海上遠洋的風險大大降低,利潤更加的高昂起來。

五十餘歲的劉守業保養的極好,現在已經不再跟船跑海上了,他的幾個兒子輪流代替他跑海以及負責購買商品、銷售商品。在海上跑了大半輩子,現在徹底的停下來頤養天年,老頭子很享受這種生活。

雖然是快要到年關,外面呼呼寒風,可是老爺子的房間裡卻壘有火炕,屋子裡十分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