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7部分

會如此驚慌,稍微冒犯一下宮中而已。動搖不了宰輔大臣的根本。

但袁閣老不同,他不是靠著眾望所歸的廷推,而是是靠著天子簡拔升上來的,是大學士中最親近天子的一個,公認的皇帝黨,暗中常有“逢迎天子”之譏。

所以天子的信重就是袁閣老的生命線,就是他手中權力的來源。任何可能導致失寵的事,都是足以讓他心驚的。比如這次他撒出去的大網,險些將宮中物品攔截住…

他終於想起來了,幾十年前高宗皇帝造了三四十萬個銅活字,一部分賜給了國子監。一部分卻留在了經廠。

這樁軼聞他是知道的,可是先前沒有往這邊想過。他只猜測李佑可能是在市面上收購活字或者去國子監偷運活字。萬萬沒有想到李佑所用的活字是從宮中運出來的!即便現在得知了,還是覺得很不可思議。

不可思議又如何?這次李佑偏偏用的就是宮中所儲存的活字!其中彷彿透露著什麼…

雖然天子沒有大張旗鼓的公然下詔書說將內字型檔所存活字賜予李佑使用,好像只是低調的運出來,如果不是自己派人誤打誤撞的碰上,只怕也被瞞在鼓中。

但若無沒有天子親自點頭同意,那些公公也沒有膽量將活字運走,送給李佑使用罷?若無天子親自同意,那李佑也不敢明知是宮中用物,還敢接收使用罷?

所以從種種跡象裡袁閣老得出一個結論,李佑這次名為私人辦報,背後必然有皇家的授意,只是不公開說而已,這就是李佑最大的底氣!

從上面結論袁閣老又得出一個推論,這次只能忍了,惹得起李佑惹不起天子啊。大佬們對報紙你爭我奪,難說不會也引起天子重視,說不定李佑就是要挾天子以令諸侯,他硬頂著作對,倒黴的還是自己。

還讓袁閣老略略糾結的是,這樣的事天子居然不與他說,寧可去信任李佑,有種淡淡的失落感和憂傷。難道自己太人老珠黃,而天子喜歡年輕人了嗎?

正當袁閣老靜坐書房,反覆琢磨帝王心思時,有下人打斷了他的沉思,稟報道:“鴻臚寺尤大人又來求見,看著神情很焦急。”

袁閣老心疑道,他又有什麼事情?難道他從別的渠道也知曉了李佑用宮中存字的事情?若如此他也該焦急,畢竟是他親自揭發檢舉,導致大興縣派出衙役去攔截,追究其責任,他是首當其衝的。

為了安撫人心,袁閣老便只好打起精神,將尤少卿請了進來。並賜座上茶。越是這種時候越要注重禮數,只怕稍有不周,就會被對方過度解讀,引起無數胡思亂想。

尤少卿沒心思品茶,淺淺的啜了一口,便放下茶盅,對閣老稟道:“下官在吏部裡有個同年,今日給下官傳了訊息。道是如今廣西桂林府知府吳盛任滿入京朝參並考核。所以這桂林府就空缺了。而到了下次大選。吏部文選司擬定名單時,要將下官升為桂林府知府。”

鴻臚寺少卿是正五品,桂林府知府是正四品。五品變四品,字面意義上還真是“升”。但尤少卿說起這個“升”字時,滿臉苦澀。毫無喜意。

對他的神情,袁閣老非常理解。

且不說京官和外官之間的差別、以及京官到了地方加一品算不算升官這個學術問題,前文中已經詳細介紹過。

就說廣西這個地方,那是與雲南貴州差不多等級的邊荒之地(不過也要承認廣西比雲貴稍好一點),而且瑤民作亂很多,實在不是做太平官的好地方。

國朝也有個奇特傳統,選官去向省份中只要帶了“西”字的,大都是苦地方,廣西就是其中之一。

換句話說。五品京官去廣西,按照規矩至少該給個從三品參政才能勉強彌補遠赴邊荒的創傷,給四品知府名為升官其實和貶謫差不多。

當然,吏部給出的理由絕對是冠冕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