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勇氣’,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她含著淚給了我一個百分之百的擁抱。
沒有了楊佩大說大笑的聲音的走廊空了很多,夏日的陽光細碎地斑駁著,我背後那扇門上的白色油漆已經黯淡,在我第一次推開它的時候它還整潔如新,還靜若處子,梳著兩條麻花辮的我站在它面前,正午的三月的陽光像瀑布一樣傾瀉著。
方可寒半躺在病床上,黑髮垂了一枕頭。“宋天楊?”她很意外,“怎麼是你?”
“你,好嗎?”當然不好,但我該說什麼?我不像她,我應付不來這種場面。
“好。”她細細地端詳著我,“宋天楊,好久不見,你好像瘦了。”
其實這話該我對她說才對。我說:“都是高考鬧的。”
“你準備報哪個大學?”她問。
“沒想過。”
“那總想過想去哪個城市吧?”
“大點兒的,人多的。”
她笑了,“我也一樣,喜歡特別大的,人特別多的地方。”
在後來的日子裡,陌生的城市變成了我們經常討論的話題。我說經常,沒錯,漸漸地,我每天都會去看她,跟她待一會兒,到後來是真的聊得很熱鬧。有時候我會問自己,我為什麼要這麼做,是因為我可憐她,還是因為我好奇,還是因為我想知道是什麼讓她拿走了我的江東,還是因為——我知道她也許快死了,我對“死”這樣東西心存敬畏?可能都有,可能都不是,我想不起來了。
有一次我無意中說起我的爺爺奶奶,無非是些關於老人家的記性和笑話。我爺爺打電話給一個老同學:“你老伴兒身體還好吧?什麼?不在了?什麼時候的事兒怎麼也不通知我?”奶奶在旁邊急得跺腳,“你上個月不是剛剛參加人家的追悼會嘛!”
這個笑話讓方可寒開心得很,然後我才知道,她和我一樣,也是跟著爺爺奶奶長大的孩子,於是我們就談起了我們的童年。我說我覺得跟著老人長大的孩子,會對“歲月”這東西更敏感。
“真的?”她歪著頭想了一會兒,“我倒不覺得。”
“不過,”她繼續說,“上了年紀的人有他們自己的那一套。你覺得是跟‘時間’啦,‘歲月’啦這些東西有關,他們自己倒是不會這麼覺得,就好比——你覺得什麼‘歲月如梭’,什麼‘逝者如斯’這種詞兒是講他們,可他們覺得這些詞兒說的是另外的東西,我也說不好,給你講件事兒算了,”她笑笑,“我從來沒跟任何人說過。”她講話的時候眼睛會奇異地發亮,像是停電的室內突然有人按亮了打火機。
她說她十二歲之前,一直是跟著爺爺奶奶睡一張大床,因為她們家只有一個房間。十二歲之後,她奶奶在家裡掛上了一個布簾,晚上簾子一拉,就把她到晚上才撐開的行軍床和爺爺奶奶的床隔開。房間被擠得滿滿的,她的身體緊緊地貼著冰冷陳舊的牆壁,那是她十四歲那年。
“那天夜裡我是突然間醒的,睡得迷迷糊糊的,都沒完全清醒。我聽見我爺爺奶奶的聲音,我還以為他們倆誰的病犯了。”她詭秘地笑,“剛想喊——幸虧沒喊,因為我馬上明白了那到底是什麼,你懂我的意思不懂?”
我愣了一下,點點頭,完全呆掉了。
“那時候,”她臉紅了——仔細想想我從未見過她臉紅的樣子,“那時候我特別、特別,感動。你知道那個時候我剛剛開始有‘客人’,當然是瞞著爺爺奶奶。那件事兒讓我一下子明白了:每個人都在‘活著’,按自己的方式活著,誰也不需要別人來理解這種方式。什麼‘溝通’,什麼‘同情’,什麼‘設身處地’,這些詞兒都被人用濫了,其實這些詞兒根本不是那麼廉價。”
“字典,是吧?”我說,“我早就覺得,這個世界是本字典。”我一直都在等一個跟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