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也都是有幫助的。
但是後來在講入門心境的時候,他告訴這些山野妖修,要放下對出身的執念,也要放下對人世間的種種成見,要有空靈的心境才能接受真正的大道指引。這些話,在理論上挑不出來什麼錯,但接下來的苗頭卻讓範採耀感覺不太對勁。
世上蠱惑人心的各路“大師”們,最喜歡講一個彷彿很有禪意的故事。某人去拜訪一位禪師,在座前喋喋不休。禪師笑著給他倒茶,杯子倒滿了還不停,茶水一直溢了出來。客人發現後提醒禪師道:“杯子已經滿了!”而禪師說道:“是的,已經滿了,怎麼還可以再裝進去新的東西?”
這個帶點扯蛋的段子,假託禪門公案之名,編得卻似是而非。但是很多人卻喜歡引用,包括傳銷課堂、各種靈脩培訓班上都會反覆講。大意是要人放下心中的執念和成見,將自己“倒空”,才能接受新的事物和理念。說穿了,這其實就是想給對方洗腦的開場白,還用這種方式誘導對方做好心態上的配合,目的是為了自然的突破各種心理防線。
真正的修行或者說修煉,也確實講究“空”。它的第一種含義,要讓身心空靈,無論是“止”、“靜”、“定”各種境界的體驗,首先都要去除各種雜思,到極深處還講究斷絕外緣,既不受外擾也無有內慮。
但是這樣的定境是一種自我體驗,目的或是為了反觀內照,或是為了元神浮現,恰恰是進入一種內生的清明狀態,不隨雜思而亂想,尋找內在純淨之我,而不是把自我給倒空了。更不是在某種不思考的狀態下,去接受某種理念的反覆灌輸,這不是真見知。
在修行師徒的傳承中,上師也不是直接灌輸什麼,而是教弟子怎樣進入那種定境,然後留下神念心印或者就是言傳身教點化。讓弟子在切實的行止中去修證,不斷感悟與突破重重考驗,這才是真見知。
(徐公子注:寫到這裡插一句,假如您偶爾被拉去參加什麼培訓班或研討會、靈脩會,再有人煞有其事的講那個“禪師倒茶”的故事,就要小心點了。雖不能說一定會有問題,但非常可能會有問題。……看在我這麼苦口公心為大家拆這道門檻的份上,您就請投下月票吧!拜求國慶黃金週活動雙倍月票!)(未完待續。。)
717、器在人手,當者為用
劉大有對那些小妖講的修煉中的種種要訣自無問題,可是用這種方式,卻有一個附帶的效應,那就是要讓他們不需要思考,聽劉大有的話自有好處。眼下看來的確是好處,但是這種思維習慣一旦形成,是有問題的。那些小妖們恐怕意識不到,但這一招對於修為比劉大有更高的範採耀來說,卻能察出端倪。
修行中講究的“空”的第二種含義是有所特指的,就是真空之境。真空之境從表象上來看,是神通法力無憑,而定境中的體驗就是徹底的空,不僅自身空而且萬物空,根本不存在誰給誰倒茶的問題,然後才談得上真空妙有之境,玄關中生出一點萌芽。這隻能是修行中玄之又玄的堪悟,不是什麼口舌空談。
真正的指引,不是要讓人停止思考,以“空”的狀態去被動的接受什麼,而恰恰要讓人在自我思考中去感受。那些山野妖修尚且懵懂,又得到大有宗的收容與指點,在傳法中是最適合用這種手法讓他們聽命的,首先要從精神上控制,才能在行動中驅使。
大有宗似乎缺少了某種宗門傳承的精神核心,所以更注重這種凝聚精神的外在手段。另一方面,據範採耀觀察,大有宗的組織體系十分嚴密。劉大有的修行據說與佛家秘宗法門頗有淵源,所以在宗門中也搞了功德之說,分出很多明確的層級來,規定對宗門做出了哪些貢獻可以得到相應的指點和獎賞、享受什麼待遇等等。層級管理本沒什麼錯,可是這樣嚴密的形式用於修行傳承,多少令人犯嘀咕。
其實對於成天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