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血漿連《古惑仔》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恐怖鏡頭更是一個沒有。
畢竟是文藝片,要保持基本的基調一致。
內容敏感?1982年兩國合拍的電影《一盤沒有下完的棋》可是承認了《情書》中的某些行為的。
這兩點都沒能對電影造成什麼傷害,其他的就不用說,更別提當初周錦棠拍mv的時候和審查部門的上級打好了關係。
倪框有幾分人脈,知道倪振的行為沒什麼用,就勸他換個思路,既然不能讓電影下映,那就影響電影的口碑和票房。
倪振眼睛一亮,轉而為《情書》寫起了影評:
“《情書》:一部令人失望的電影。
《情書》這部電影,從宣傳到上映一直備受期待,然而看完原片之後,我不得不說,這是一部令人失望的作品,它不僅沒能達到觀眾的預期,反而讓人感到困惑和沮喪。
……”
“就這!就這?”
一股腦的好評中突然出現極端惡評,再加上這熟悉的遣詞造句,哪怕倪振套了一層馬甲,周錦棠還是看出這篇影評出自他。
倪振自以為批評的針針見血,可身為門外漢,他的那些觀點在業內人看來實在可笑,都不用周錦棠出手,他的小馬甲就被人懟得體無完膚。
倪振再次受挫,一連幾天都沒再冒頭。
到底是自己兒子,即使心裡想著,在這個節骨眼,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倪框還是披上馬甲寫了幾篇惡評。
對於真正喜歡這部電影的人和顏狗來說,這些惡評全都是出於嫉妒,有些人被激出逆反心理,反而再次貢獻了電影票。
“果然不是我肚子裡的蛔蟲,看不到我特意留的鉤子,他們怎麼就不能看看三個主角,特別是男女主角有點相似的臉呢?”
周錦棠有點失望,倪框倪振跟後世的黑粉相比差得太遠了,一些基本的黑人手法都不會。
無奈,周錦棠只能親手操刀,讓他們看看應該怎麼寫差評。
於是一篇名為《從〈情書〉看周錦棠的自我迷戀傾向》橫空出世,引起了無數人的關注。
很多人在閱讀完這篇影評後,都覺得作者的切入點頗有新意,分析的有理有據,他們沒有發現,自己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周錦棠有自戀傾向這一觀點。
倪振也看到了這篇文章,看完之後他彷彿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不過他並不知道,這扇門是別人故意為他留的。
“自戀,分析的真對,周錦棠就是個自戀狂。”
倪振一直想不明白周錦棠為什麼不喜歡他,現在他明白了。
自我感覺找到真相的倪振信心十足,決定就抓住這一點來寫,而周錦棠要的就是他這麼做。
想要拒絕追求者,最好的理由就是有喜歡的人。
周錦棠沒有喜歡的人,也不想隨便說個名字讓人家遭受無妄之災。
那還能怎麼辦,只能是喜歡自己唄,說起來這個靈感還是那個名叫阿多尼斯的自戀小老外那兒得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