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裡,那些零落散佈的南匈奴部落亦不足為懼,剩下的便是盤踞在雲中郡、五原郡、代郡的鮮卑人,魏延橫掃河套地區最大的對手便是鮮卑人。
原來鮮卑老單于檀石槐在的時候,曾東敗夫餘,西擊烏孫,北逐丁零,南擾漢邊,盡有匈奴故地,東西萬二千餘里,南北七千餘里,網羅山川、水澤、鹽池甚廣,建立起一個強盛的鮮卑部落大聯盟。
檀石槐將統轄地分為東、中、西三部約60邑,各置大人為首領,歸其統轄。東部,從右北平以東至遼東,與夫餘、貊接壤,共20餘邑,其大人為彌加、闕機、素利、槐頭。中部,從右北平以西至上谷,10餘邑,其大人為柯最、闕居、慕容等,均為大帥。西部,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20餘邑,其大人有置落羅、拓跋推寅、宴荔遊等,皆為大帥。各大人割地統御,各有分界,皆統屬於檀石愧,擁兵10萬,較匈奴尤盛。
蔡邕曾經分析過檀石槐軍事聯盟強大的原因:“自匈奴遁逃,鮮卑強盛,據其故地。稱兵十萬,才力勁健,意智益生。加以關塞不嚴,禁網多漏,精金良鐵,皆為賊有。漢人逋逃,為之謀生,兵利馬疾,過於匈奴。”蔡邕曾經把這分析寫成表章,呈給漢靈帝,漢靈帝聽受。
公元177年,即漢靈帝熹平六年,檀石槐再擾三邊,大漢出兵3萬,分三道出擊,反為檀石槐所敗,漢兵死者十之七八。
這次魏延出兵二十萬,且用兵謹慎,步步為營,應該不會重蹈覆轍,因為現在的鮮卑已經七零八落了。
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左右,檀石槐死,其子和連繼立,和連既無才力,性又貪淫,斷法不平,人眾叛者居半。靈帝末年,和連在鈔略北地郡時被人射死。其子騫曼年小,兄子魁頭代立。
現在的鮮卑單于便是魁頭,魁頭也沒有檀石槐的威望,代郡以西的鮮卑都不聽他的命令,只有代郡以東的鮮卑人還勉強聽從他和他弟弟步度根的命令,但代郡以東的中部、東部鮮卑也分成三個,其一便是魁頭、步度根兄弟,其部眾分佈在雁門、雲中郡,其二為軻比能,其部眾分佈在幽州的代郡、上谷等地;三為東部鮮卑素利、彌加、闕機,部眾分佈在幽州的遼西、右北平、漁陽塞外。
魏延準備橫掃河套,現在佔領河套北部的正是西部鮮卑的置落羅、拓跋推寅、宴荔遊等,他們這些部落聯合起來有二十多萬部眾,雖然勢力範圍是從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烏孫,但他們核心地段還是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
第392章 【田疇出使鮮卑】
當然,這三大部落裡面,魏延重點要打擊的便是拓跋推寅,因為西部的鮮卑部落裡面,只有這個拓跋部落在百年後的五胡亂華中成了氣候,建立了國家。
這個拓跋推演又稱拓跋鄰,因為繼承祖先拓跋推寅南遷的政策,一直被族人也稱為“推寅”,史稱第二推寅,他與兒子拓跋詰汾一起把拓跋鮮卑人自呼倫貝爾草原帶到河套,並加入了檀石槐強大的鮮卑聯盟,還成為西部諸大人之一,從此開啟了拓跋鮮卑人的盛樂時代。
拓跋詰汾的兒子拓跋力微,依靠沒鹿回部大人竇賓的幫助強大起來,拓跋力微的兒子拓跋猗盧在公元313年建城盛樂,以為北都,公元346年,拓跋力微的重孫拓跋什翼犍再一次移都於雲中盛樂宮,次年,又南遷新盛樂城,前秦苻堅滅亡了這個拓跋鮮卑人的國家。十年後的公元386年,拓跋乘前秦淝水大戰後敗亡之機,在牛川召開部落大會,即代王位,建立年號登國,不久改稱魏王,建立日後盛極一時的北魏帝國。公元398年,拓跋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次年稱帝,完成了拓跋鮮卑征服北中國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