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過。」
安靜說話不利索不是完全不會說話,父母沒死之前,她也不是真的沒有過過一點兒好日子的,小時候聽說過的東西,可能當時自己都不太在意,可觸景生情,總是能夠在應景的時候想起來一二,比如說楊家這種事兒。
村中這麼些年,外嫁的女人多,外嫁的女人有的嫁得好的,也會提攜自家人,這種提攜算不得「扶弟魔」,是眾人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一樣,如果一個男人嫌棄妻子給孃家多了,肯定不是因為嫌棄給了,而是單純就是嫌棄給多了。
這裡頭是量的問題,而不是給不給的行動問題。
這個道理反過來也是一樣的,男人賺錢幫扶自家弟弟妹妹成家立業什麼的,妻子都不能多說的,如果說了,同樣,也是嫌棄給多了,而不是給了。
現代和古代的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由意識形態而引起的類似的事情。
生活環境的艱難,以及對風險的抗壓能力差,讓古人有著很好的「幫扶思想」,不說親戚之間的相幫,就是同鄉同地之人,能幫一把幫一把,好像幫了這一把,就是給自家水土肥了田一樣。
擰過這個彎兒來再看一些事情,就有不同的觀感了。
比如說安靜說的一個類似案例,就是村中外嫁女人的兒子殘廢了,沒有告知孃家,而是說要幫扶孃家,說定了親事,迎娶了孃家兄弟的女兒,這一樁婚事從道理上來講,就是女兒坑孃家。
但從實際上看,可能還真的有點兒幫扶的意思,別的不說,送來的彩禮就有不少,這些可不會隨著嫁妝返回去,足夠讓孃家人暴富一下。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