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部千總叫曹應選,也是個見識過鷹銃的將領,正率左翼把總向前推進,勐地看見元帥軍重銃,當即催馬奔往中軍。
只是人還未到,元帥軍的第一輪重銃齊射就已經來了。
在重銃齊射的一瞬間,中軍騎在馬上的唐明世只覺得疑惑……噴出的槍火與硝煙比他想象中要少得多,二百杆重銃,不該只有這個動靜。
但下一刻就由不得他疑惑了,一兩五錢重的大鉛丸噴射而出,在空氣中划著嚇人的尖嘯,轉眼噴灑在鎮夷軍陣前,帶來大片木板支離破碎的聲音。
盾牌與鎧甲在這東西面前顯得不堪一擊,只一個瞬間,唐明世就看見數十名士兵倒地,不同於被鳥銃擊中後響起的大片哀嚎與哭喊,被這玩意擊中計程車兵絕大多數根本無法發出叫喊。
千總曹應選是撲進中軍的,他坐騎的腦袋被一顆鉛彈貫穿,戰馬沉重身體前驅的慣性把他往前帶了幾步,仆倒的瞬間曹千總打著滾兒就進了中軍。
“將軍,快撤啊!”
“撤個屁!”
唐明世怒道:“後撤一步,我等死無葬身之地!”
他最清楚軍隊此時面臨的並非最危險的情況,最危險的情況是他們開始後撤。
他不知道元帥軍重銃的引數,但是鷹銃稍稍抬高銃口,就能把鉛彈打到二百步外,儘管在那個距離不存在什麼準頭,但他的軍隊會在後撤中面臨死亡的威脅,很難維持陣型。
這是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維持陣型,二百步足夠敵軍把三排輪射打完,他們得付出接近二百人的傷亡,即使軍陣沒散,士兵們也不會願意再重新逼近敵軍,只能撤退。
維持不住陣型,一樣要承受三排輪射,付出一百五十人以上的傷亡,並且失去軍陣保護,被敵騎踐踏驅趕,一旦潰勢形成,再聚兵就難了。
因此唐明世判斷,此時最好的選擇,是與敵軍展開對射,依靠近距離條件下的射速優勢壓制敵軍,儘量不讓敵軍射擊、影響敵軍裝彈。
他們無法防禦銃子,但可以用進攻來削弱敵軍的進攻。
他的視線掃過己方軍陣,承受第一輪射擊的鎮夷軍並未軍心大動,在他下令變陣之後,三路縱隊軍旗招展,縱隊後各有百總帶隊出列,以百人橫隊填補縱隊間隙,使縱隊變為橫陣。
唐明世把計算題做得挺好,得出了現有條件下的正確答桉。
問題出在他的已知條件是錯的。
元帥軍陣前第一排有二百杆火槍,齊射僅擊中三四十人,為什麼呢?
因為唐通率領的是元帥府野戰營標準的千總部,最小編制不是什,而是什下面四個非常有獅子營特色的一戰二輔三人小組。
在獅子營時代,農民軍出身的輔兵大多沒有玩強弓的身體素質,往往裝備三眼銃、鳥銃,只有戰兵才用戰弓。
而在野戰營時代,元帥府有了自己的兵工廠,能夠成規模地生產火器,輔兵在服役數年後也有了戰兵的能力,如今輔兵用的是冷兵器和戰弓,戰兵用的反倒是大口徑的火器了。
因為元帥府的自造火器,突出一個沉,重銃十五斤、抬槍三十斤。
因此他們的火器裝備率只有三成,也就是說整個千總部只有四百杆火槍,一個什配備一杆抬槍、三杆重銃。
三百杆重銃組成較為鬆散的三排齊射陣型,意味著同一時間只有一百杆重銃開火。
唐明世看見的二百杆重銃,裡面有一百杆沒有在第一時間開火的抬槍,因為這玩意裝填彈藥太慢,所以用的不是齊射而是輪射。
在重銃齊齊開火之後,前排的重銃兵向後退去,讓二排銃兵補上,才能發現元帥軍的重銃橫隊是破縫站立,每名重銃手身邊都隔著一名抬槍手。
因為元帥府的重銃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