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華的,有水平的。可是,你說:“最近,我的情緒也很低落,寫作的熱情降到了極點。”你不應該產生這樣悲觀的想法。這涉及到為什麼寫作?為誰寫作的問題。“言為心聲”,我們在生活中有感觸有思考,把它記錄下了,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我建議 ;第一,一定要堅持,持之以恆。
第二,建議,以一位校工的角度寫教育,學校中的趣聞趣事,對教育的思考觀察,都原汁原味地記載下來。
第三,建議多讀書。根據你的文章,建議讀一些勵志方面的書,例如,當代中國出版社2007年10月出版的《幸福的方法》(沙哈爾著)中國長安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的《改變千萬人生的一席話》(呂進)
祝新春快樂!
老朋友:張萬祥2008…3…4 。 想看書來
悲憫,不能遠逝的情懷
悲憫,不能遠逝的情懷
——讀《于丹的眼淚》有感
今天,我在報紙上看了《于丹的眼淚》這篇文章。文中於丹教授語重心長頗為動情地說了下面一段話:“同學們我們正在親歷歷史,親歷苦難。我們的生活中有遠比考試重要得多的東西,我們是大學生。大學生之大,是要有大胸懷,大信念。相比眼前的這場驚心動魄的大災難,任何考試都不是重要的。比考試重要得多是心裡始終應該擁有一種柔潤的力量。這種柔潤才是一個人最為重要和最為寶貴的。不能讓悲憫成為一種稀缺資源……”
是啊!汶川大地震的爆發,把這種柔潤淋漓盡致地體現了出來,把人們久違了的那種悲天憫人的情懷空前地凝聚在一起,愛的火焰燃燒了神州華宇。十三億人的淚水匯聚成汪洋,磅礴的愛潮湧入了災區。中國五千年的傳統美德終於在大災大難面前完美地體現出來,讓世界為之動容。
于丹教授說得對,不能讓悲憫成為稀缺資源。可是,現實生活中,我們身邊的這種悲憫好像離我們似近又遠。是誰把這種資源漸漸地淡化在人們的視線之外?為什麼人的本真、人的純潔、人的高尚、人的誠信、人的樂善好施,會如此的難得呢?
一位老者在路上行走時,突然被從後面疾馳而過的摩托車颳倒,騎車人連頭也沒有回一下便逃之夭夭了。過了一會兒,一位路人恰好從此經過,當他看見摔傷倒地的老人時,沒有半點猶豫快步走上前去把老人扶起,並攔住一輛計程車一直把受傷的老人送到醫院。不幸的是,老人由於心臟病復發不治身亡。而這位好心人被匆忙趕來的死者家屬們一致認定,他就是撞死老人的兇手。結果是好心人沒有得到善意的回報,最後以補償死者家屬一定數量的錢財而告終……
所以現在有的人說:不能做好人!
無奈,悲憫,有時只能存在人們的心裡。
還有一位老者在下公交車的時候,不小心摔倒了。然而,周圍的人們都在默然地看著他,任由老人不停地呻吟,沒有一個人走上前去把他扶起。這時,躺在地上的老人無奈地向圍觀者痛楚地說:“是我自己摔倒的!”他說完這句話之後,才有人走上前去把老人攙扶起來,並陪伴著他一直等到老者家人到來……
所以現在有的人說:不是不想做好人,只是好人難做!
無奈,人們不是沒有悲憫。
其實,。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樂善好施的優良傳統,每一個人都心存善意,質本潔來。然而,令人氣憤的是,某些別有用意的人利用了人們的悲憫,把人們的悲憫當成了他們牟取利益的工具。人們便無可奈何地把悲憫暫時遮蔽起來,戴上一個冷漠的假面具。
悲憫,其實是一種愛心的體現。于丹教授所說的悲憫,應是一種做人的情懷——悲憫情懷。也就是說對人間的苦難有一種博大的愛的眼光,對人間苦難中的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