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百川東流,不知滿溢,誰有知其何故也。)
對:東窮歸<;山虛>;,(當作墟,同丘於切。《說文》:大丘也。《列子》曰:渤海之東,不知幾億萬里,有大壑焉。實惟無底之谷,名曰歸墟。八紘九野之水,天漢之流,莫不注之,而無增無減焉。)又環西盈。脈穴土區,而濁濁清清。墳壚<;火參>;疏,(<;火參>;,當作燥。墳,房粉切,土膏肥也。壚,音盧。《說文》:黑剛土也。《尚書》:下土墳壚。《注》:下者壚壚疏。)滲渴而升。(滲,所禁切。《說文》:下漉也。)充融有餘,洩漏復行。(《莊子》: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而不盈;尾閭洩之,不知何時已而不虛。)器運浟浟,(夷周切。水流貌。)又何溢為!(謂九州川穀,錯洿各有其勢。水之東流回環,其理自不溢也。)
問:東西南北,其修孰多?(王逸曰:修,長也。言天地東西南北誰為長乎。)
對:東西南北,其極無方。夫何鴻、洞,(鴻,一作澒。鴻洞並音去聲。鴻,大也。洞,通也。)而課校修長!(謂不可計其孰修也。一本無“校”字。《淮南子》:闔四海之內,東西二萬八千里,南北二萬六千里。注:子午為經,卯酉為緯,言經短緯長也。禹使太章步自東極至於西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使豎亥步自北極至於南極,二億三萬三千五百里七十五步,注海內有長短極內等也,其他諸說不同。)
問:南北順<;木隋>;,(吐火切,狹而長也。)其衍幾何?(王逸曰:衍,廣大也。言南北<;木隋>;長,其廣差幾何。)
對:茫忽不準,孰衍孰窮!(亦謂不可計其孰衍也。)
問:崑崙縣圃,其凥安在。(王逸曰:崑崙,山名也。在西北,元氣所出。其巔曰縣圃。縣圃乃上通於天也。凥,一作居。《水經》:崑崙之山三級。下曰樊桐,一名板松;二曰玄圃,一名閬風:上曰層城,一名天庭。凥,丘刀切。)
對:積高於乾,崑崙攸居。(《禹本紀》:崑崙山高三千五百餘里,日月所相避隱為光明也。《水經》:崑崙山在西北,去嵩高五萬裡,地之中也。其高萬一千里,河水出其東北陬。)蓬首虎齒,爰處爰都。(《山海經》: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崑崙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有蓬首虎齒戴勝而處者,名王母也。)
問:增城九重,其高几裡?(王逸曰:《淮南》言崑崙之山九重,其高萬一千里也。)
對:增城之高,萬有三千。(增,與層同,才登切。重也。《淮南子》:崑崙虛中有增城九重,其高萬一千里百一十四步二尺六寸。東方朔《十洲記》:崑崙山有三角。一角正東,名曰崑崙宮。其處有積金為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此雲萬有三千,其說不同,誕實未詳。)
問:四方之門,其誰從焉?(王逸曰:言天地四方,各有一門,其誰從之上下也。《淮南子》:崑崙虛旁有四百四十四門,門間四里,裡間九純,純丈五尺。)
對:清溫燠寒,(清,七政切,寒也。燠,乙六切,熱也。《黃帝素問內經》:天不足西北,左寒而右涼。地不滿東南,右熱而左溫。注:西方涼,北方寒,東方溼,南方熱,氣化猶然也。)迭出於時。時之丕革,由是而門。
問:西北闢啟,何氣通焉?(王逸曰:言天西北之門,每常開啟,豈元氣之所通?闢,通作闢,開也。《準南子》:崑崙虛,玉橫維其西北隅,北門開以納不周之風。按不周山在崑崙西北,不周風自此出也。)
對:闢啟以通,茲氣之元。(謂崑崙之高,一寒一暑,氣所從出,西北天門,又氣之所通也。)
問:日安所到,燭龍何照?(王逸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