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鄧玉函有些失望,徐光啟把天啟教他說的話全部說了出來,就說只要龍華民和鄧玉函他們加緊把帶來的七千多部書儘快翻譯出來並教會大明之人,如果證明這些知識能對大明的軍事和生產上有用,他們也會得到爵位上的封賞。現在已經在翻譯的人員朝廷也在給他們提供生活所需的俸祿,假如翻譯出來的知識被評定為有用,那麼翻譯的人就會得到另外的賞賜,假如能把他們說的那些什麼伽利略或者開普勒之類的人物勸來,封公封王也可以商議。
龍華民和鄧玉函一開始聽了也頗為心動,不過他們想了想又說他們是耶酥會的人,能不能接受大明的封爵要耶酥會同意。至於說伽利略和開普勒確實是他們的朋友,不過那兩人跟耶酥會關係不好就算他們願意來沒有耶酥會的幫助恐怕也來不了。七千部書他們既然帶來了肯定是要翻譯給大明之人看,只要大明朝廷需要他們可以加快翻譯速度,他們生活清苦不需要什麼多餘的銀子,只要朝廷資助他們在全國修建教堂就可以,因為修建工作比較費錢。
天啟得到龍華民和鄧玉函的訊息後立即叫人轉達他的決定,翻譯書是翻譯書修教堂是修教堂,兩件事不能混為一談,因為他們肯翻譯書所以已經同意泰西人在全國各省會大城市修建教堂,希望他們不要得隴望蜀貪得無厭免得到最後一無所有。修教堂要花錢可以自己掙,掙的來路一是翻譯有用知識並儘快形成生產力,得到大家認可後可以得到相應的報酬。另一個來路就是建醫館建學校治病救人教書育人,從治人疾病和教人識字這事上得到相應報酬。
龍華民和鄧玉函開始一聽不住皺眉,不過想了想有些喜出望外,這皇帝和大臣不好說服難道老百姓也不好糊弄嗎?教小孩唸書識字不就是培養小教民嗎?於是兩人立即表示同意。
既然南北兩地的戰亂和內部隱患已經不用操心,就可以安安心心處理內政,不過天啟是一個非常懶的人,以前隔幾個月還要上一次朝,現在他把上朝這事全部丟到腦後了。原來他為了自己方便就在乾清宮上朝,那地方離自己的住處近很方便,偶爾開個朝會還沒什麼,後來乾清宮地震外帶被火燒,朝會就改在外面的皇極殿裡,當然還有一個原因天啟沒有給大家說,就是乾清宮原來毀損的房間裡還有座塔,壓著那塊神秘的黃玉。
自從天啟把中央錢莊和造幣廠遷入皇城內的紫光閣旁邊後,他接著又在皇城東邊的重華宮建立了培訓所,專門培訓宮女和有興趣的官員家女眷,讓她們在重華宮學習包括醫術、刺繡、烹飪、銀作等技術。加上原來軍務院和政務院佔據的文華殿和武英殿,還有監政院佔據的慈慶宮,整個皇城和紫禁城的前半部分就變得熱鬧異常。為了避免出現安全隱患,天啟命人將紫禁城攔腰隔斷,從慈寧宮、養心殿、乾清宮、奉先殿、仁壽宮開始隔斷任何人不許進出。
天啟自己也不偷懶,每天白天心情好就搬到文昭閣唸書,對面的武成閣裡擺置了很多健身器材讓他鍛鍊身體,他知道身體好才是真的好。
270 論醫論國
天啟白天沒事就到文昭閣去看書,順便去武成閣叫幾個小太監陪自己鍛鍊身體,從正月開始他就感覺自己身上有些不舒服,到文昭閣來也是皇后和馮思琴她們商量的結果。他們說文昭閣離文華殿和武英殿都比較近,有什麼事也免得大臣找來找去,現在南方在平叛其它各地都在想辦法健全四級輔政制度都很忙事也多,加上大鐵公司正在接受官田官鋪等屬於朝廷的資產,保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出現異常情況,信王他們監政院拿不定主意肯定會來請旨。
做為皇帝應該天天上朝,天啟原來也上了兩天,後來發現上朝就是沒有目的地開大會,大到軍國大時小到一州一縣等在朝堂上看起來算雞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說。如果是說說具體的事也還能忍,但很多時候大臣們都在互相指責,各有一套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