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顯露出累累白骨。
蓀歌也無法確定,這些白骨究竟是經年累月分解,還是鳥獸啃食乾淨了。
這就是金人入侵,朝廷不作為的結果。
類似的小鎮,無獨有偶,層出不窮。
辛棄疾的面容愈發堅毅冷峻,少年郎在一座座廢棄的城池和一具具枯骨的磨礪下,迅速成長。
責任感和使命感,充斥心中。
這是讀萬卷書不能帶來的蛻變。
必須得行萬里路親眼得見。
最開始,少不更事的辛棄疾還會鼻頭泛酸的刨坑葬屍骨。
可後來,他發現,是葬不完的。
易水蕭蕭西風冷,滿座衣冠似雪。
無辜的百姓,有的死在了戰火下,有的死在了天災下,有的死在了人心險惡下。
衣不裹體食不果腹。
“祖父。”
野地裡,點燃一簇篝火。
蓀歌席地而坐,辛棄疾則筆直的站著,聽著四面八方不絕的烏鴉叫聲。
“祖父,我明白了。”
“身上肩負責任,不僅僅是驅逐金人克復中原,更是守護千千萬萬的無辜百姓。”
“盛世之下,無辜百姓既沒有錦衣玉食也沒有高官厚祿,他們都更像是盛世裡普普通通求生的螻蟻,沾染了盛世的餘暉,能吃飽穿暖闔家平安就是畢生所求。”
“再多的,他們也不敢求了。”
“就算求,也求不得。”
“可一旦天災人禍亂世至,遭受傾覆之災的依舊是這些底層最普通最無辜的百姓。”
“上位者,當守國當護民。”
“不對,不是螻蟻。”
“底層百姓更像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生生不息的野草。”
“他們脆弱,又頑強。”
“民在,國在。”
蓀歌往火堆裡添了一把柴,靜靜的聆聽著辛棄疾的感悟和心得。
“祖父,若大業成夙願現,我願俯身盡我之力撐起千瘡百孔傷痕累累的百姓。”
“若前路艱險壯志難酬,那我願一生都與金廷抗爭。”
“山可移海可平,此志不改。”
辛棄疾立姿挺拔,目光堅定,神色嚴肅。
言語中流露著一往無前的決心和勇氣,絲毫不見猶豫和遲疑。
這一刻,蓀歌漸漸理解,後世人為何會說辛棄疾是一座青山了。
無論風雨如何,始終屹立不倒。
辛棄疾,從不曾愧對良知和責任。
不老青山,應如是。
篝火靜靜燃燒,跳動的火光映照在辛棄疾臉上,明明暗暗。
不變的是那如炬的目光,比火光還要耀眼奪目,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讓人無法移開視線。
少年郎,終於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見人生百態後,被打磨的熠熠生輝。
如晨光明珠,如刀鋒利劍。
鵬北海,鳳朝陽。
又攜書劍路茫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