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最遠的“遊隼”在執行護航作戰任務的時候,也最多隻能掩護轟炸機400海里,而“鵬”式轟炸機的基本作戰半徑就達到了1400海里,“狼鳩”也超過了800海里,“遊隼”根本就無法為這些轟炸機提供有效的掩護。就算將戰鬥機部署到巴哈馬群島的機場上去,轟炸機群也只能在轟炸美國東南部地區的時候可以得到戰鬥機的直接掩護,如果深入美國腹地的話,就不可能得到戰鬥機的保護了。
因為歷史的原因,美國東南部地區的人口不少,可是工業並不集中。美國工業最集中的是以五大湖地區,以及東北沿海地區為核心的東北部地區。五大湖地區是美國鋼鐵,車輛製造,飛機制造,以及小型戰艦製造業的中心區,而東北地區是美國的造船業,航空業等重要軍事工業的核心區。如果要透過轟炸來摧毀美國,迫使美國投降的話,就必須得摧毀美國的工業基礎,轟炸機就必須得飛到美國的東北部地區。就算艦隊與陸戰隊隨後打下了百慕大群島,戰鬥機的作戰半徑也必須要達到750到800海里才能夠滿足護航的基本需求,而當時世界上是沒有任何一種單髮式輕型戰鬥機能夠飛這麼遠的。
解決護航問題有兩個辦法,一是研製新的戰鬥機,這一點帝國的飛機廠已經開始了,而且同時啟動的研製專案有好幾個,即有艦載戰鬥機,也有陸航用的岸基戰鬥機,還有雙發大型夜間戰鬥機,而這些新研製的戰鬥機的首要效能指標就是作戰半徑至少750海里,爭取達到1000海里,也就是1860公里,而在戰爭爆發的時候,世界上最好的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也沒有這麼遠呢!
除了研製新的戰鬥機之外,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改進現有的戰鬥機,在儘量保證戰鬥機原有的效能的前提下,儘可能的延長戰鬥機的作戰半徑。當然,這種改進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畢竟要延長作戰半徑,就要增加攜帶的燃料,而戰鬥機的最大起飛重量是受到限制的,在多帶燃料的情況下就得減少其他裝置的重量,從而影響到戰鬥機的效能。實際上,不管陸軍還是海軍,都沒有嚴格要求不能降低其他效能,只要降低的程度在可以接受的範圍之內就行了。
當時,海軍主要著手改進的就是“遊隼”式戰鬥機。除了在部分二線部隊還有“金鷹”在繼續服役之外,海軍航空兵就只裝備了“遊隼”這一種戰鬥機。而根據使用方式,已經使用環境的不同,“遊隼”有十幾種不同的型號,且各型號之間的差異並不是很大。比如主要在熱帶地區使用的“遊隼”就加大了散熱器的面積,以保證發動機能夠正常工作。而當時出口給波斯帝國的“遊隼”因為主要部署在沙漠地區,還額外增加了一個進氣過濾裝置,以避免沙塵進入發動機。最重要的是,“遊隼”是當時陸海兩軍中作戰半徑最大,而且改進餘地最大的戰鬥機,因此,能否延長“遊隼”的作戰半徑,成為了羅雲衝能否在短期內獲得護航戰鬥機的主要希望。
改進“遊隼”的工作是由哈飛直接負責的,因為海軍催得很急,當時正在參與別的專案的“遊隼”的主要設計師都參加了改進設計,另外,為了能夠儘快讓前線部隊獲得航程更遠的“遊隼”,哈飛還安排了幾十名工程師到前線部隊去搞清楚部隊的實際需要,與部隊的工程師一起進行研究。隨即,還專門安排船隻向巴拿馬運送了一批裝置,只要改進方案確定下來之後,就直接在前線改進第一批“遊隼”,交給部隊使用,而更大規模的改進將在哈飛的工廠裡進行。
這批工程師在十月中旬就到達了巴拿馬,是由黃曉天負責接待他們的,而且當時羅雲衝將改進“遊隼”的工作全部交給了黃曉天去處理。黃曉天本來就是航空兵出身,與郝東覺一樣,對飛機的結構是比較瞭解的,而且“遊隼”本來就是海軍的戰鬥機,黃曉天自然非常熟悉這種戰鬥機的優點與缺點了。
黃曉天沒有單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