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並不高,最高處只有九十四米,但由於插入市區,東、北、西北多俯臨街市巷陌,南面可遠眺錢塘江及兩岸平疇,上吳山仍有凌空超越之感,且可盡攬杭州江、山、湖、城之勝,“吳山天風”即由此而得名。這裡也是清代西湖十八景中的“吳山大觀”所在,現自然也被“吳山天風”所覆蓋代替。
相傳,春秋時吳國相國伍子胥的墓便藏葬於吳山中。因此,吳山的得名,也有說是伍子胥的緣故,訛伍為吳。這一傳說不知是真是假,但山上建有伍子胥的祠廟卻是不假,叫作子胥祠。
伍子胥乃是春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謀略家,與其相關的傳說故事很多。便連兵聖孫武亦是由伍子胥發現其才並推薦於吳王的,著名的專諸刺王僚亦是伍子胥為當時還未做吳王的吳王闔閭所謀劃,被譽為史上四大刺客之一的專諸亦是由伍子胥所推薦。
據傳,伍子胥還曾是十大名劍中龍淵劍的其中一任主人。而十大名劍中的另一劍魚腸亦與伍子胥有關,專諸刺王僚時所用之劍便是十大名劍中被稱為勇絕之劍的魚腸。
除了以上身份外,方慕南知道,伍子胥還是一位兵家的修士,是兵家大聖。福壽洞天中,陳摶所留下來的許多典籍中,亦有專門介紹歷代修士中的大成就者。其中春秋篇中,便列有伍子胥的名字,並且對伍子胥評價頗高。伍子胥亦著有兵書戰策《伍子胥》十篇並圖一卷,但不幸失傳。
兵家亦同儒家一樣,修行的目的並不是為了長生與超脫,而就是為了彪炳青史的功業,為了名動天下,萬古流芳。在這一方面,兵家與儒家的目的是相同的,且同樣是修的入世法,只不過一文一武,最大的追求亦是“平天下”。
這文武二家,目的雖非求長生,但亦有長生之手段。他們修行有大成就者,亦能轉世投胎而靈識不滅。最高的成就是名顯萬世,永遠活在人心中。
永遠活在人心中,這並不是一種比喻與形容,而是真的活在人心中,活在知他們名與事者的念頭中。只要有人知他們的名與事,他們便永遠英魂不滅。這種手段,也是一種願力的凝結與運用,在眾生的信念中重生。
這種長生,是一種低層次的長生,也不是真正的長生。如果世界毀滅,所有的人都死亡,他們留下來的名與事、傳承全部被摧毀殆盡,他們也一樣不能倖免,要滅亡。但道家的長生卻不同,道家的最高修行境界是煉神還虛,這個虛就是無,是沒有。道家認為萬事萬物都會最終毀滅,但唯有虛不滅,也不會被毀滅,因為虛就是無,本來就沒有的,要如何去毀滅。
道家認為,一切都是從虛無中誕生,所以他們的最終修煉也要還於虛無。煉神還虛,便是把元神還於虛無,烙印虛空。如此就能永生不滅,哪怕世界毀滅,宇廟崩塌,他們也照樣能夠再從虛無中誕生。
儒、兵二家這類修入世法的,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跡留於史中,烙印在人心中。他們的名越大,知道他們的人越多,他們就越加能夠長生。而道家是要把自己的存在痕跡烙印於天地、宇宙、虛空,無所不在,永生不滅。
而佛家卻是兼修出世與入世,作兩手準備,雙保險。既要元神烙印虛空,亦要讓自己的名烙印於眾生心中。他們還會開創自己的世界,如果世界毀滅,那就再創一個世界;如果宇宙毀滅,就再創一個宇宙。
方慕南由伍子胥而聯想到了這許多,這都是各家的修行之道,福壽洞天中陳摶所留下的一些典籍中就有關於這些的記載。但這些都是理論,沒有實際的各家修行法門是做不到的。不是隨便一個人名動天下後,都能夠在死後於眾生的信念中重生,然後英魂不滅的。所以歷史上出名的人不少,但能夠英魂重生不滅的卻不多。
儒家之士除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外,還要著書立說、立言傳世,這些都是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