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想起了很多年前,也忘了是哪一年了,應當是她十歲左右的時候。
那年春日,太陽溫暖,東風燻人。
她受姑母召見,入宮小住。不想到了仁明殿姑母卻不在,宮人們笑著與她傳話,令她等一等,陛下突然召見,皇后娘娘去了紫宸殿。
她常來宮中,尤其是仁明殿,熟悉得很,自不拘束,就在殿內坐下了,等著姑母回來。
等了約莫一個時辰,直至近午,姑母的身影方出現在殿門外。
她不是一個人回來的,手裡還牽著一個孩子。
那是她第一次與明蘇相見,明蘇才不過五六歲。她被皇后牽著,步子邁得不大,卻很穩,神色也很沉靜,既不說話,也不鬧騰,看起來是個文靜的孩子。
她猜到這應當是哪一位殿下,待聽姑母說:「宓兒來,見過信國公主。」時,她還是大為吃驚。
闔宮上下,無人不知,皇后與淑妃不睦,淑妃娘娘甚至連每日的請安都甚少露面,多虧皇后脾氣好,從不與她計較。可姑母怎麼把淑妃娘娘的孩子領到仁明殿來了?
而淑妃娘娘的孩子在姑母說完話後,便站著看她,等著她行禮。
她按著禮數,與她福了福身,道了一句:「見過殿下。」
明蘇穩重地點了下頭,小小年紀,已有了些她長大後端方的雛形,稚氣的聲音不大,卻很清晰:「免禮。」
說完,她就看著她,看了好一會兒,看得鄭宓都不自在了,幾乎忍不住要低下頭看自己可有何處不得體,明蘇方露出臉頰上的兩個酒窩,與她道:「方才父皇賜了我果子,打南面快馬貢上來的,很好吃,分與姐姐可好?」
語氣裡竟有一絲小心翼翼的親近。
她那時想,這位小殿下可真平易近人。
後來,聽明蘇身邊侍奉的宮人說了才知道,那是信國殿下第一回主動親近一個人,將宮人們都嚇了一跳。
那時,她與明蘇多好。姑母不曾被賜死,鄭家也還是眾人口中忠君愛民的典範。
如今全部都變了。
鄭宓想著,如何為鄭家洗刷冤屈。她活下來的目的就在於此。
窗外雨聲停了。
鄭宓翻了個身,猶如被什麼牽引著,思緒又轉到明蘇身上了。
怎麼明蘇就好女色了?還收了底下獻上的美人?
她百思不得其解,想著想著,睡意便全消了,撐著軟榻坐起,心裡忽然不知從哪兒來了股氣悶。
當年,就不該接她的果子。
作者有話要說: 鄭宓上演一出笑容漸漸消失,甚至有點冷漠:哦,原來是我想多了。
ps 主角不會跟對方以外的人發生關係。
第四章
一個果子,讓她掛唸了十幾年。
明蘇可真夠狡猾的。
半月禁足,很快過去。
解了禁那日,後宮妃嬪們前來請安。
名為請安,但眾所周知,妃嬪們也存了試探之意。
皇帝今年四十有六了,膝下的皇子有五位,五位皇子無一是嫡出。如此一來,皇長子便佔了禮法大義,高出其餘四位皇子一頭。可惜皇長子母家卑微,於他毫無助益,而他自身,也性情綿軟,不得皇帝青眼。
除皇長子外,還有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九皇子。
九皇子年幼,而今不過兩歲,難與四位兄長相爭,三皇子、四皇子、五皇子中則以德妃所出的三皇子與賢妃所出的五皇子呼聲最高,最具人望。
但不論他們如何出挑,論起名分來,都差了皇長子一頭。
於是空缺了五年的後位,最終落入何人之手便至關緊要起來。德妃與賢妃為後位爭鬥不休,都想入主中宮,好讓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