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
她伸著懶腰,舒緩筋骨,老半天還是覺得不得勁兒。
聽到太奶在房門口叫她,她立刻出了空間。
“奶奶,怎麼了?”
“東朝把薪承上學的事給安排好了,趕緊的,喊薪承起來刷牙吃飯,等會兒讓你爺爺帶著你倆一起過去,你也去認認村裡的路。”
“知道了,我換個衣服就出來。”
裕玲叫醒了薪承。
她都沒有幹過農活,更別說薪承這種大城市裡長大的孩子了,昨天也累得夠嗆,在田裡待了一天。
薪承不情不願地爬了起來。
“你快點,別磨蹭了,這裡走去村口要半個多鍾呢,你趕緊換衣服!”
“知道了,別催了。”
太奶煲了一鍋南瓜粥和糖拌青瓜,大家吃了就出發。
山路不好走,路都是腳踩出來的泥路。
她家地勢崎嶇,到處是連綿起伏的小山坡,田地較少,都是荒山,因此住戶也少,加上她家和梁大全家,還有茂、豐、康、圍、芬,一共才7戶人家。
家門口往右走的1個小山頭還住著幾戶人家,東朝紅朝就住在山腳下。
再過2個小山坡走幾條岔路就是平地,村裡的人大多住在村口附近,學校就在村口不遠處。
村口有條縣道,大家進出鎮上都是走這條路。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而家左邊的岔路出去的路口,是另1條縣道,路口的左邊有個很大的水庫,順著水庫再往裡走,過了深坑村,再往前走20-30公里就是省邊界。
路口往右一路出去,就是鎮上。
這可比家裡走去村裡,再從村裡去鎮上要方便太多。
不過,這時候家門口左邊的岔路還是個小野坡,直到90年左右,7戶人家才一起湊錢出力,沿著野坡開路,這才有通到縣道的路。
裕玲望著山路發愁。
天吶,怎麼阻礙她賺錢的障礙那麼多啊!
要想富先修路,沒有路怎麼富!
裕玲帶著薪承出門,路上遇到一起去上學的茂、豐、康、圍、芬,同行的裕榮和大家打成一片。
“薪承以後就和你們一塊兒讀書了,你們可得多多照顧薪承哦!”
幾人異口同聲回道:“我一定會照顧好薪承哥哥(弟弟)的!”
“薪承,你要和大家好好相處,這邊不像咱‘那邊’,有啥事回家就告訴我,知道了吧?”
“知道了。”
幾個孩子中,裕榮年紀最大,已經13歲了,大康、茂子和大圍排在裕榮後面,幾個的年紀呈階梯式下降,分別是12歲、11歲、10歲。
最小的是芬子和小豐,今年都才7歲。
農村孩子上學晚,裕榮8歲才上1年級,現在還和大家一塊兒念小學,所以都在1個教室裡。
大家帶著薪承說說笑笑的,一點沒嘲笑他蹩腳的家鄉話,好奇地和薪承打聽國外的事。
薪承一臉怨氣地望了他媽媽一眼,磕磕絆絆的學著‘撒謊’。
村裡的人都起來了,看到一群小鬼頭路過,嘰嘰喳喳地吵個沒停,朝他們吼道,“吵什麼吵,天天上學都一路瘋,再不快點去上學,遲到可是要挨老師打手板的!”
對方看到太爺也在,和太爺打招呼:“衛國叔吃了沒,今天你送孩子去上學啊?”
“哎哎是,我帶南洋回來的親戚去學校上課呢,你吃了沒?”
太爺轉頭想讓裕玲和薪承叫人,但是因為裕玲輩分小,叫什麼稱呼都不對,他一下不知道怎麼介紹。
裕玲沒見過這個人,也不知道按輩分得叫什麼,於是乾脆喊了句叔叔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