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5部分

置疑,可惜氣運太差。”裴宣機嘆道,“實際上隴西成紀李氏自申明公死後,便由盛而衰,一代不如一代。”

“某記得李德武應該是郕國公李渾的侄子,文城公李善衡的堂兄弟。”李風雲又問道,“某很奇怪,郕國公李渾一直順風順水,因何事違法,最後竟然連累到李德武流配嶺南?”

李渾字金才,裴宣機所說的李金才就是右驍衛將軍李渾,而在李風雲的記憶裡,李渾及其整個家族是在兩年後的春天,也就是南北大戰爆前,在改革派和保守派再度爆激烈對抗時,被聖主和改革派“一鍋端了”,李德武做為成紀李氏的族人之一,流配嶺南。隴西成紀李氏是關隴貴族集團隴西一系的第一豪門,是整個西北世家豪望的“領袖”,李賢李遠李穆三兄弟更是關隴崛起的功勳大臣,尤其李穆,不但在西魏北周朝就已經是獨當一面的大將,在大隋開國前期更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沒有李穆對先帝的堅決支援,有沒有大隋還是兩說,所以開國後先帝就賜予李穆一族“免死金牌”,然而盛極而衰,隨著中央集權改革日益侵蝕到豪門世家的利益,做為既得利益者的李穆一族,終於走到了改革的對立面,被聖主和改革派斬盡殺絕。

後世歷史把李穆一脈的覆滅責任都推給了聖主,說聖主聽信方士讒言,被“李氏當為天子”這句讖言所迷惑,最後濫殺無辜。而充當“殺手”的就是聖主的心腹宇文述,說宇文述為公報私仇,藉助讖言故意陷害李渾,滅其全族。

事實上內情遠比傳言複雜,考慮到當時中外大勢已急驟惡化,外部有西突厥的壓迫和******的入侵,內部的保守派則趁此良機,向聖主和改革派起了瘋狂反撲,試圖以中土興衰和國祚存亡來脅迫聖主放棄改革,試圖從革派手中奪回執政權,而聖主和改革派為了抗擊北虜的入侵,毅然決定傾盡國力進行南北戰爭,攘外必先安內,在妥協已經無法贏得保守派一致對外的情況下,唯有舉起屠刀,給保守派以沉重打擊,以武力遏制和打擊對手,以此來贏得兩京政局的暫時穩定。結果可想而知,把李渾一族斬盡殺絕,的確重創了隴西成紀李氏,給了關隴貴族集團沉重一擊,但兔死狐悲,此舉在打擊了保守派囂張氣焰的同時,也徹底激怒了西北武人集團,徹底激怒了以西京為的保守勢力,雙方勢成水火,就此反目成仇,刀戈相見,突然之間,叛亂大潮如海嘯般席捲了中土大地。

聖主和改革派腹背受敵,對外南北戰爭一敗塗地,對內改革更是一潰千里,內外兩條戰線都輸了個底朝天,迫不得已,聖主和改革派於南北大戰後的第二年,南下江都,變相承認了自己的失敗,雖然在這之前聖主和改革派為了洩憤,把蘇威及其家族全部“打倒”,再給保守派以沉重打擊,但這已經改變不了失敗的命運,他們就此告別東都,告別兩京政局,告別中央集權改革,然後與國祚一起死去。

所以“李渾滅族事件”,在政治上它是壓垮聖主和改革派的最後一根稻草,它在大隋王朝最後三年歲月裡佔據了舉足輕重的位置,即便後世歷史蓄意抹黑聖主,抹黑宇文述,蓄意淡化此事,但只要把此事件放在王朝後期的改革和保守兩派激烈廝殺中,就不難現它的重要性。

時為黃門侍郎的裴世矩,為了自保,強迫女兒裴淑英和女婿李德武離婚,從中也能看出來“李渾滅族事件”對當時兩京政局影響之大,否則做為中樞核心層的宰執,實在沒有理由做出這等卑鄙無恥之事自毀聲譽。

但是,現在歷史軌跡似乎在某些方面出現了偏差,李渾還沒有攤上族滅之禍,李德武卻被流配了,這其中有何玄機?這些玄機對李渾本人及其家族有何影響?

李風雲非常關注李渾,甚至在東都作戰期間,透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