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青繃著臉,目光左右遊移,心虛的問道:「您想聽哪方面的?」
趙寧一瞪眼,一拍桌子吼道:「全部!從頭給我說起!」
趙青就耷拉下腦袋,垂頭喪氣了一會兒才道:「你去年沒回去過年……」
趙寧和燕元娘幼時就定親了,兩家關係很好。
燕元孃的祖父和趙太爺是同窗,倆人興趣差不多,家境差不多,關鍵是兩家還住得進,中間就隔了一個村子。
因為燕太爺比趙太爺年長兩歲,長得又壯,所以在私塾時常護著矮小且身體不好的趙太爺,倆人的友誼就此建立。
趙太爺讀了一輩子的書都無所得,但燕太爺卻在三十二歲時考上了秀才,雖然到現在他也沒能更進一步,但他卻比趙太爺優秀多了。
妙的是,趙太爺和燕太爺都愛讀書,但他們生的兒子都不愛讀書,一門心思都在種地上,覺得父親讀書純粹是浪費家裡的糧食,連妻兒都養不活。
所以兩家的友誼之花同樣在趙老爺和燕老爺之間綻放,燕太爺年過四十,又考了三次鄉試後發現還是不能中舉便有些心灰意冷,也不想再考了,就在家裡辦了個學堂,教附近幾個村子的孩子讀書認字,也給家裡增添一份收入。
畢竟,燕老爺沒有趙老爺能幹,他只會種地,燕家為了供燕太爺讀書,一百多畝的地已經減到了二十畝,而且燕老爺只有一個閨女,生的兩個兒子都沒站住。
不管是為了兒子還是為了孫女,燕太爺都開始下意識的存錢買地,想要多積累一些資本,並且要為他孫女物色未來女婿,
聰明伶俐還活潑開朗的小趙寧就入了他的眼,於是他就去找他老朋友去了。
趙太爺一看是老朋友,再眯著眼睛看了一會兒唇紅齒白的小元娘,也不問過兒子兒媳,當即就拍板應下了。
當時燕家的家底雖比不上趙家,但燕太爺是秀才啊,是他們附近個村唯一的一個秀才,已經放任兒子去讀書的趙老爺和趙太太同樣對這門親事滿意得很,所以兩家就正式交換信物,算是把親事定下了。
後來小趙寧還被他祖父送到燕家讀書,畢竟燕太爺在讀書一途上要比趙太爺能幹那麼一點。
燕太爺對小趙寧也很是上心,畢竟是自己的未來孫婿,而趙寧跟元娘算是兩小無猜的青梅竹馬。
本來他們倆家是決定元娘及笄候便成親的,可惜燕家老太太在婚期剛定下時就西去了,元娘要守孝三年。
趙寧帶著顧景雲他們回惠州時正好是第二年,去年六月元娘就出孝了,但趙家一直沒有訊息,燕家不由有些慌。
附近幾個村的村民都說趙家祖墳上冒青煙,要發達了,兒子年紀輕輕就考中了舉人,現在還進京趕考了。
雖然去年訊息傳回來時他們知道趙寧春闈時沒中,但那有什麼要緊,他還年輕,才及冠就中了舉人,他將有二三十年的時間去考進士,就算他倒黴,真的一輩子都考不中進士,舉人也是能當官的呀。
所以知道趙寧沒成親的都有了三分意思,媒婆踏破了趙家的門檻。
但趙寧定親了!
這個訊息猶如晴天霹靂打退了一大幫人,但還有一部人不在乎。
娶妻尚能休妻,何況他還沒娶。
於是,家境在燕家之上的都暗示趙家退親另定,其中還有兩家乃是在朝為官的官員,看重了趙寧的潛力,有一家則是大商人,列出的嫁妝單子能把趙家給埋了。
趙青小聲道:「家裡本想等你回家過年時商議這事,誰知道你沒回家,那三家逼得緊,燕家也時不時的派人來打聽,小曾祖焦心之下才過完年就病倒了。」
趙寧面沉如水,咬牙道:「家裡有誰心動了?」
趙青懦懦著不敢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