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身,抱起鬼子兵的兩杆大槍就跑出了門。兩個鬼子這才反應過來,“嘰哩哇啦”地怪叫著追下樓,追到場壩上,看見一大幫手持獵叉、大刀的村民圍了上來,頓時酒都嚇醒了,“哇啦哇啦”嚷了幾句,轉身朝寨子外面逃。
直到這時候,石板寨的村民也沒弄清這四個“拿槍的”是什麼人,所以並沒準備趕盡殺絕。他們心想,殺了兩個罪魁禍首已經夠意思了,剩下的兩個跑掉也就算了。沒想到,兩個鬼子“咿哩哇啦”地一通叫喚,卻讓潘秀輝聽明白了。
潘秀輝是石板寨裡為數不多的見過世面的人。他曾經在外面販賣生漆,東邊去過洞庭湖、北邊去過重慶府,能夠識漢字、懂漢話,見多識廣。鬼子一開口,潘秀輝就聽出他們不是中國人,立刻喊道:“是日本人,不要放跑了!”
寨子裡的人一聽是日本兵,頓時來勁了。這時,抗戰已經持續了七八年,大家都曉得全國人民都在打鬼子,都知道殺日本鬼子是蔣總裁批准的事情,合理合法,而且殺得越多越光榮。
於是,全村老少精神煥發、士氣高昂,分成幾路追趕上去。
兩個鬼子兵落荒而逃,跑到雞賈河邊就分開了。一個趟水過河、另一個順著河岸往前跑。村民們一邊追、一邊拿石頭砸他們兩個。岸上的那個鬼子先被砸中了腳踝,“撲通”一下摔倒在地,立刻被趕上的人群打死了。
河裡的那個鬼子淌水走到一半,看見河對岸已經站滿了人,就只好站在河中間連連叫苦。兩岸的人都拿石頭砸他,這倒黴的傢伙想了想,脫下衣服捂住頭、又一步一步的走了回來。回到岸上,鬼子先去摸了摸自己的同伴,發現他已經死了,就咧開嘴巴哭了起來。
鬼子只是哭、不反抗,村民們就下不了狠手。過了一陣,河對岸的人也涉水圍了過來,大家守住這哭哭啼啼的傢伙,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這時候,在遠處渡口“看船”的潘讓跑來了。他還弄不清出了什麼事,擠進人群看熱鬧,見到哭鼻子的小鬼子就笑了起來:“呀!這個人是我划船接來的,我們還鞠過躬的!”
潘發聽說這話,氣得直罵:“你這個憨豬,接過來的是日本鬼子!他們把你姐姐害死了,還不趕快替你姐報仇”,說著就遞給他一把獵叉。
潘讓猛地聽到這個噩耗,一時間還沒有反應過來。接過獵叉、猶猶豫豫地向日本兵捅去,那個小鬼子本能地攥住叉頭、使勁往回推,兩個人就這麼僵持住了。
看見潘讓畏畏縮縮的樣子,旁邊的潘發急了,嘴裡罵著“笨蛋”,拎著鋤頭就衝上去幫忙,其他的人也跟著亂打。鬼子兵的雙手抓住獵叉不敢鬆開,根本沒有辦法保護自己,三兩下就被打死了。
四個鬼子全都被幹掉了,村民們回到寨子裡。潘讓看見了姐姐的屍首,這才跺著腳大哭起來,他責怪自己剛才沒能親手把鬼子殺死,更責怪是自己把鬼子兵運過了河,還給他們鞠了一個躬。
這時已到了吃下午飯的時候(“苗民”每天只吃兩頓飯,上午九點一頓、下午四點鐘一頓),潘秀輝端著碗,越想越不對勁,他對潘發說:石板寨距離大路很遠,既然能有四個鬼子竄到這裡來,說不定就還有別的鬼子在其他地方,應該做好防備才是。
潘發聽了,也覺得有道理。他連忙派潘命去底鴨寨、拉鮮寨打探情況,又叫潘神通知姓潘的小夥子到他家的田壩上集合、商量對策。潘發知道,“調兵佈陣”的事情必須瞞著自己的父親,因為老族長十分反對石板寨參與外界的爭端,“石頭難做枕頭,漢人難做朋友”,根據老人的經驗,水族人每次幫漢人打仗,不管打贏打輸,到最後總是水族人吃虧。
吃過飯,潘姓的年輕人藉口“幫族長翻犁冬田”,紛紛聚集到潘發家的田坎上。潘秀輝負責統計各家的兵器,潘發負責把三十多個人分成四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