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長者樂意跟孫兒輩的人待在一起,這個一生孤寂的老人,也確實把丹西的家當作自己的家,把領主府裡的幾個。aikanxs。 會員登入後無彈窗廣告,視為自己的親生孫子孫女一樣愛護。
作為猛虎自治領舉辦加冕、閱兵、出征、凱旋等各種國家慶典和儀式的法定場所,在接近兩年的和平時光裡,河濱廣場得到了進一步擴充套件和整治。
在紀念猛虎軍團打敗麥芽與枯葉城聯軍而於此正式建城的凱旋柱旁,又興建了第二道凱旋柱,用以紀念第一次衛國大戰的勝利。這道凱旋柱仍以螺旋形浮雕反映猛虎軍團北拒蠻族,反攻草原,中央郡軍民齊心協力,打敗走廊聯軍進犯,等宏偉的戰爭圖景。
在凱旋柱旁增建了一座閱兵高臺,高臺前豎立著一塊白玉石碑。石碑上鐫刻《自由權利約書》,以法律的形式將政府與自由之民的權利和義務關係確定下來。
廣場的南端,圓穹頂的國家大劇院,廣場的北端,八角形的國立大圖書館,都在加緊施工興建。
花壇、草坪、噴泉等附屬設施,在廣場上也增加了很多……
在這段難得的和平時期,自治領政府確實是在大把撒錢,瘋狂進行內政建設,除了農田水利、路橋商貿、運河港口、堡壘要塞等經濟和軍事專案外,教堂等宗教設施,廣場、花園、圖書館、劇院等文化設施,也在成批成批地破土動工。
在繼續堅持實用為主的前提下,猛虎自治領也開始注重精神、文化和國民內在凝聚力層面的建設,為打造一個長盛不衰帝國奠定穩固的基礎。
當然,如此多的工程專案,需要耗費鉅額的財力、物力和人力,就連一向出手闊綽的自治領政府,也開始感到財政方面的壓力,短期內雖無支付危機,但也漸漸有捉襟見肘的苗頭。不過,丹西和安多里爾等人卻似乎並不擔憂,對國家的未來前景充滿了信心。
很多人都不禁要問,為什麼丹西開創的猛虎帝國,在武力擴張的過程中,總是透過減免稅賦這種辦法來爭取被征服地區的民心,而同時又能保持國家財政的支付能力?
有人歸結於帝國的饕餮鯨吞,搶掠他國財富;有人歸結于丹西對商業貿易的重視,對匯利錢莊這架提款機的巧妙利用;也有人歸結於統治集團在這一階段的勤儉節省,歸結於開國帝王個人的偉大品格和超人的自制力。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卻見表不見裡,看到了現象,卻未能探究到本質。
農業社會是以糧食為主要消費品的種植經濟。糧食的特點是生長期長而收穫期短,農民必須把糧食儲存起來陸續消費,這一情況為盜賊偷竊和強盜搶劫提供了可能。可以說,因定居農業生活的存在,使得人們有兩種方法來獲得生存,一是自己生產,二是偷搶他人。
為對付偷搶,農民需要為防護勞動成果而投資,如修建穀倉、紮上籬笆、飼養猛犬等。不過,這種投資只能防範個別的、小範圍的偷搶行為,面對著成建制、大規模的搶劫掠奪,農戶和村莊是無能為力的。這種時候,就必須有人提供大範圍的“保護”,如果沒有人提供這種最基本的公共服務,保持最基本的社會秩序,任何社會都不可能正常地維持下去。因為沒有了生產者,偷搶者同樣會餓死。
從這個角度來講,任何政權的最基本政治經濟功能,都是為其社會成員提供“保護”等公共服務,農業生產者也願意將自己收穫的一部分產品捐獻出來,以納稅的形式購買這些服務。
公共服務同樣遵循規模經濟效益原理,國家越大,公共服務的價格就越便宜。我們知道,國家提供的保護服務就是防衛邊境,阻止敵國或蠻族的大規模入境搶掠。防禦邊境所需的保護成本,與該國的國境線長度,即該地域的周長,成正比關係。而防禦邊境所獲得的收益,則是整個國境之內的稅收,也即與守衛的國土面積